俞国良:以文化自信赋能心理健康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既是凝聚人心的纽带,又是推动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开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院院长俞国良长期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近年来,他在研究中发现,文化自信对于赋能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藉助元分析的量化证据,能够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加客观、科学的依据。这也是建构我国心理健康自主知识体系的‘童子功’、‘基本功’?!庇峁冀赵诮邮?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采访时说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内生力,更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俞国良表示。
他在研究中采用元分析方法,系统探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心理健康的?;ひ蜃?,尤其是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征的“智慧”和“超然”与积极心理健康相关指标的关系。
元分析证据表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这种关系具有普遍性、普适性,不受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分析还发现,两者相关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受到文献发表时间的影响,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举措显著提升了国民心理健康水平。
上述结果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心理健康的水平,这不仅体现在文化价值观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塑造上,还表现为通过在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文化特性与价值目标,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铸就了一条心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据此,应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穿始终,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借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力量,构建多维度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助力全民心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庇峁妓?。
革命文化蕴含的积极心理品质
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俞国良表示,无论是革命文化的内涵和目标,还是过程和效果都表明,其蕴含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基于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包括革命精神中所内涵的“勇气”和“正义”等积极心理品质;就心理健康而言,主要关注其中的积极指标,如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结果指出,革命文化认同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革命文化能够对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且这种关系受年龄阶段的影响,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显著。此外,二者之间的相关具有普遍性,不受性别、文献发表年份等因素影响。
但是,取样地区的划分标准影响了研究结果,按照国家红色旅游景区划分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凸显了地区革命文化背景对心理健康的重要辐射作用。
“革命文化能够通过塑造良好的自我认知、激发强烈的正向情感、构建正确的行为模式、培育积极的社会联结、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庇峁妓?。
他还强调,尤其重要的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育心”与革命文化的“育德”相互融合,能够有效实现“育心、育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心理健康提供持续且稳定的支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结构、心理内容与心理状态?!倍杂谥谢判愦澄幕胄睦斫】档墓叵担峁家步辛讼低逞芯?。
他介绍,以“仁爱”、“节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分别从情绪情感和社会认知两个维度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心理倾向、人格特质。就心理健康而言,同样关注其中的积极指标,如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
结果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为其提供持续且稳定的支持。
研究还发现,两者关系随着年龄增加,强度减弱,但不受性别和地区的显著影响,说明对儿童青少年尤其是中学阶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其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此外,随着时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有所增强,但仅属于“边缘显著”,充分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俞国良表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大厦的“仁爱”、“节制”等文化内核,不仅关注人们内在心理的和谐与调适,更延伸至社会层面,强调个体与他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跋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塑造了人们的知、情、意、行,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支持?!?/p>
基于此,他建议,应通过家校社协同机制深化“立德修身”的实践;藉助“和谐共生”思想优化数字生态;弘扬“同心同德”精神以关怀特殊群体,推动、深化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