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近日表示,现在全国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所占比重在20年里增长了100倍,而且这个比重仍在不断提高。他认为,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对收入的高敏感、高弹性,才是判断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最重要的经济学依据。因此,依然看好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前景。
从房地产市场的表现来看,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此言或许没错。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的确购房需求旺盛,也的确有不少人圆了自己的“购房梦”。但我想问陈淮主任的是,这“30%买得起房者”中究竟有多少“房奴”?
且不说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很多地段房价早已过万。即使二线城市的房价每平方米也早已飙升到了五千元。
而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001元。这就是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不吃不喝、不看病、不上学,一年的工资最多也只能买4平方米,要买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至少也需要25年。
那么,城镇居民的购买力究竟从何而来,究竟又是谁在支撑着房地产市?
据央行8日发布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商业性购房贷款余额达2.6万亿元,公积金委托贷款余额达到4002.6亿元。除了占有80%财富的富人外,“30%买得起房者”中其实许多人已沦为“房奴”,支付了几十年乃至一辈子的幸福。(纪卓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