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证实,近期将提高商业银行房贷首付比例,以提高门槛抑制房地产炒作。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地方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双重身份,也是其无法良性监控楼市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部门“多龙治水”的局面也常常造成“政策打架”。调控房地产,同样需要政府彻底转变其角色定位。
当前,我国楼市的主力购买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纯粹的投机者,希望从短期的房价快速上涨中获取巨额利润;二是投资者,长期看好房地产市;三是自住购房者。
提高房贷首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炒作。目前,居高不下的房价与一批炒房客的“兴风作浪”不无关系。建设部总经济师谢家瑾曾表示,这些炒房客的资金有70%以上来自银行,如果商业银行相应提高了房贷首付比例,逻辑上会使一大批炒房客退出房地产市场,有助于遏制房价的上涨。
然而,在正常情况下,30%的首付比例已将风险概率降低到0.5%以下。而且,还有不少普通百姓需要靠房贷购房,提高首付不仅伤害了他们对房地产的正常需求,也触及了中低收入者的基本利益。
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难以贯彻落实并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因,首先就在于地方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双重身份。作为房地产市场参与者,地方政府在土地处置及价格上涨中获得较大收益。建设银行研究部房地产调查报告指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甚至超过同级同期的财政收入。
此外,“多龙治水”也常常造成“政策打架”。比如,建设部鼓励发展二手房市场,税务总局对二手房转让征税;建设部要求逐步向消费者提供全装修住房,避免二次装修破坏结构、浪费和扰民等。税务总局则规定,购买精装修房,契税应按照合同总价计算,装修费不能排除在外。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明确政府“裁判员”的角色并整合监管力量,仅靠有关机构不定期地出台相关政策,恐怕难以改变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俞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