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印度的公司员工薪资涨幅也是全球最高的。据估计,今年印度雇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上涨了14%。这一速度有望继续保持,预计2008年的平均涨幅将达15%。调查显示,从经理层到车间工人,印度工资水平实际上已全面上涨,涨幅高于中国。
不久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表示,预计到今年底,中国的GDP可能突破23万亿元,将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就在有些人因“GDP有望赶上德国”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印度薪资涨幅全球最高”的新闻,可以说是让我们为之一震。
单从数字上来看,中国员工今年的薪资涨幅有望达到8%,2008年达到9%,与“全球最高”的印度14%、15%的涨幅,已经接近有一小半的差距了。这一差距幅度,本身可以说已经不算小,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年底GDP可能突破2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三的宏观背景之下,这个接近一半的差距,将自然产生一个“放大效应”。一方面是GDP的即将世界第三,一方面却是薪资涨幅的些许差距。虽然薪资水平可能也有一个增长,但是这个增长数,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拉面变贵、馒头变小、油价上浮、猪肉贼贵的柴米油盐消弭殆尽,民生不但感觉不到薪资水平的涨幅,甚至还会有“工资越来越不够花”、“钱不值钱”的“错觉”。也就是说,公众无法从GDP增长中享受到同步增长的福利。
这种现实状况,很容易使我们想起联合国对全球前十年“有增长无发展”的结论。联合国发展计划署1996年发表《人类发展报告》,报告提出了几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如“无工作的增长”,即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失业的增加;“无声的增长”,即民众不能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无情的增长”,即经济增长成果大部分落入富人的腰包,穷人的生活状况得不到改善;“无未来的增长”,即不能持续的增长等。
笔者认为,印度员工薪资涨幅全球最高,对于GDP突破23万亿元,即将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的中国来说,是一面镜子。这昭示我们,虽然我国的薪资涨幅并不一定非要拿“全球最高”,但是如何让薪资涨幅与“世界第三”相匹配,如何让民生从“世界第三”中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如何让“增长”与“发展”同步,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石子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