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项调查显示,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印度公司员工目前的薪资涨幅也是全球最高的。据估计,今年印度雇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已上涨14%。这一速度有望继续保持,预计2008年的平均涨幅将达15%。调查显示,从经理层到车间工人,印度工资水平实际上已全面上涨,涨幅远远超出亚洲经济的另一台发动机——中国。(《国际金融报》11月6日)
就在不久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的GDP可能突破23万亿元,将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就在有些人和公共管理部门沉浸在“GDP有望赶上德国”的数字狂欢中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印度薪资涨幅全球最高”的新闻,可以说让我们为之一震。尤其是在当前CPI(通货膨胀)指数高居不下,整体物价在猪肉、油价等“领头羊”的轮番带头不断上扬,民生多艰在拉面变贵、馒头变小的现实中不断加深,每个公众可能都会私下里嘀咕一下:我们的薪资涨幅有多高?如何才能体察和品味到由薪资涨幅带来的幸福感和由此滋生民生愉悦?
单从数字上来看,中国员工今年的薪资涨幅有望达到8%,2008年达到9%,与“全球最高”的印度14%、15%的涨幅,已经接近有一小半的差距了。这一差距幅度,本身可以说已经不算小,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年年底GDP可能突破2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三的宏观背景之下,这个接近一半的差距,将自然产生一个“放大效应”。一方面,是GDP的即将世界第三,一方面却是薪资涨幅的些许差距,两厢对比其实可以说是一个不进则退的过程。
这个不进则退对于民生来说,则是切实的生存压力。虽然薪资水平可能也有一个增长,但是这个增长数,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拉面变贵、馒头变小、油价上浮、猪肉贼贵中消弭殆尽,民生不但感觉不到薪资水平的涨幅,甚至还会有“工资越来越不够花”、“钱不值钱”的“错觉”。也就是说,公众无法从一路飙升的GDP增长中享受福利,工资收入和薪资涨幅缓慢增长,居民生存成本节节攀高,教育成本以及医疗费用的不堪重负等现实景况,在蚕食着国民的幸福指数。
这种现实状况,很容易使人想起联合国对全球前十年“有增长无发展”的结论。联合国发展计划署1996年发表《人类发展报告》,报告提出了几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其中包括“无情的增长”,即经济增长成果大部分落入富人的腰包,穷人的生活状况得不到改善;“无未来的增长”,即不能持续的增长等。
笔者认为,印度员工薪资涨幅全球最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面镜子。这昭示我们,虽然我国的薪资涨幅并不一定非要拿“全球最高”,但是如何让薪资涨幅与“世界第三”相匹配,如何让民生从“世界第三”中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如何让“增长”与“发展”同步,已经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石子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