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改委调整成品油价格之时,考虑在内的因素包括国际原油价格、国内炼化企业盈亏状况、降耗节能,以及国内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等。一旦国际油价下降到足够低的程度,比如现在的50多美元,并能够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的石油产业链上的各方就可能达成一种利益的平衡:炼化企业亏损缓解、消费者乐得享受低油价,更重要的是,一直致力于出台可以真实反映国际原油价格变动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国家发改委,也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台此项制度的最佳时机。
涨跌之间
“2007年以来,受欧美地区暖冬、取暖用油需求下降,及美国成品油库存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惫曳⒏奈旧先绱私馐徒诠视图巯碌脑。去年7月份,国际油价直逼80美元,创造历史最高。但是似乎所有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都在7月份使劲过了头,8月份就开始油价逐渐下跌,一直跌至1月11日的51.9美元/每桶。
此次下调之前的中国成品油价格是去年5月底基于当时国际油价每桶70美元制定的。之后国际油价历经涨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却兀自岿然不动。上周末,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说,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稳定在每桶50美元左右,政府就可能下调国内油品价格。
此次下调汽油价格被舆论视为顺应民心之举,也是因为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公开化之前,消费者已经将国内油价随国际原油价格变动视为此机制最基本的意义。但是这次下调为公众所欣赏的与其说是幅度,不如说是姿态。与去年5月底成品油价格上调时每吨500元的幅度相比,这次下调的幅度要低得多。
在这中间的一段时间内,虽然油价居高不下,但是汽车销量却继续走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估计,2006年中国汽车销售量的是700万辆,比2005年增加120万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