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评论】
【编者按】:近日,在《新闻联播》一则关于国家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的报道中,一名13岁的女孩接受采访时称有些网页“很黄很暴力”。随之网上出现大量讨论帖,将小女孩的个人情况公布出来,甚至把她恶搞成准色情漫画、打油诗等等,成为年初网络文化一大奇观。
“很黄很暴力”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这是网络风行的“BT文化”结下的又一个“怪胎”。
最近几年来,以互联网为平台引发广泛讨论的社会现象为数不少,通过网络进行事件传播的模式已经渐渐成熟。其中有一类网络平台总是产生一种针对普通人而展开的热点。比如2003年恶搞小胖事件、2006年铜须门事件、2006年虐猫事件等等。在这个文化背景下,“很黄很暴力”事件能够在某个论坛上引爆,关键在于小姑娘说的这句话和那句著名的网络流行语“很好很强大”句式相同,从而引起网民关注。他们压根没在意央视,他们在意的仅仅是“很黄很暴力”这样的文本。这些用户从来追求的不是事件的“意义”,而是玩弄“文本”(图片)的快感,乃至于“玩人”的快感。
这种“BT”网络文化走到今天,经过了三个阶段:有趣———无聊———暴力。相应的,其上活跃的网友构成,也呈现“有趣的宅男宅女”———“无聊的大众”———“暴力攻击性的群体”。
早年的“BT”网络文化其实是一个小圈子,或者说“青春期亚文化群体”。其实无论有没有互联网存在,都存在“青春期亚文化”现象,其典型表现是一群年轻人因为某一个非主流的聚合,由此对抗成年人的社会,比如古惑仔。而当年网络论坛的“BT”亚文化其实是日式“宅男”文化,一种基于卡通动漫的文化,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对“文本”的敏感和解构(即“无厘头”),第二是对自我的高度认同,趋向自恋。这个阶段其实是由一群聪明、有个性的网友组成,因而比较“有趣”。到2004年,论坛进入无聊阶段。这是网站自然发展的结果,人越来越多,不可能再维持一个“亚文化”的“小群体”,必然走向大众,大众喜欢噱头,由此也变成“无聊”的论坛!拔蘖摹辈皇谴,但随着一些公众论坛的身份进一步转变,商业价值日益突现,才发生了某些极端事件。比如2006年初爆发的“铜须门”。在这一事件中,站方反复将帖置顶推荐。正是由于这种默许,甚至鼓励,才使得后来继续出现类似事件———全部是针对普通人:以真假难辨的事实,行道德判断之高标,聚匿名不负责之群众,曝普通人之隐私———所有事件,全部是被煽动的弱势网民,去伤害更弱势的个体。
让群众去斗争群众,让弱者去攻击更弱者,让谎言去揭露谎言,让流氓去批判强权———这就是我所观察的当下普遍的网络事件。
从更开阔的一个视野看,将近十年来,我观察到很多做大的BBS平台都走不出一个怪圈:“有趣”———“无聊”———“群体暴力”。但我个人非常希望如今那些热门BBS网站能走出这个怪圈。因为这个怪圈走到黑,我不认为它具有真正的商业价值,更不认为它具有媒体价值。
有的网络论坛其实是媒体,它通过编辑手段,让所有网友关注某个特定的板块。所谓媒体性,不在于内容是否是用户产生;而在于是否有编辑刻意、主观引导。很多网络BBS其实从媒体性上得到商业利益,但发生了事情却推卸责任,推说是网友自发讨论——这种逻辑是很荒谬的。
当网络的“BT文化”发展到欺负一个才13岁的女孩时,无疑值得深思。
□麦田(北京 网络从业者)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