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李白呢?
于丹:李白是另外一种超迈的气度,李白是这个天地之间,恣纵的,狂傲的,不羁的一个自我,李白在以他这种主观的心态,主观的这种生活,在跟整个世界做一个制衡。用杜甫的话说,“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一个人混到这个份儿上,但是你看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永远可以把他的感受放到最大,他自己出去壮游,“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你说他看的是世界的风景吗?他看见的是天地人生啊!
王志:苏轼?
于丹:苏轼其实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承?嗄炎疃嗟娜耍惶斓酵淼吲媪骼,有多少文人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苏东坡说什么,他说“此心安处是我乡”,一颗心能安顿处处皆为故乡,这样的文人我都不说他们是偶像,他们是我千古心有戚戚焉的朋友。
王志:会讲到他们吗以后?
于丹:不知道,以后再说了。
王志:除了这几位呢?
于丹:太多了,那今天王志,我估计咱们俩就会一直谈诗论词说下去。
王志:除了文人呢?流行歌手有吗?
于丹:王志你在问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因为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热爱周杰伦。
王志:全世界说了,我们想听于丹说是不是真的?
于丹:这件事情你怀疑吗?你先告诉我你为什么怀疑这件事,你认为我不该喜欢周杰伦?
王志: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不怀疑。
于丹:我告诉你喜欢就是喜欢,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喜欢,没有太多的理由,理由这种东西,一说就是错,我现在可以给你讲很多理由,但是其实是,我听见周杰伦那种含混的声音,我就喜欢得不得了。
于丹:其实周杰伦,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意味,我从很早就接触周杰伦在他出《双节棍》的时候,在他出《黑色幽默》的时候。我相信我周围的很多朋友,知道周杰伦是因为一个历史性的一个界碑《东风破》,而到今天喜欢周杰伦的很多人是喜欢某一个路子的歌《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这是标志性的,但其实解读周杰伦应该在很多元层次上,我觉得那里面其实传递出来是一种价值,是一种解构。
王志:何以见得?
于丹:现在有很多人把周杰伦跟传统文化对立起来问我,说我们年轻的孩子都去听这种流行歌曲了,然后你再讲《论语》、讲《庄子》,你怎么样才能用这种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影响现在的孩子,我很坦率地告诉他们,我认为周杰伦和方文山,某种意义上,跟我做的事情是殊途同归的。
王志:好,打住了,我真信,你是真喜欢。
于丹:你还想继续听吗?
王志:但是我很好奇,生活如此丰富,于丹哪还有时间去背诗词呢?怎么还有时间去讲《论语》?
于丹:其实你说到了一个秘密,就是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刻意背过一首诗词,你比如说,流行歌曲,用得着背吗?你没有见过小孩子说在那儿先背一个流行歌曲,他再唱吧,为什么?因为他喜欢。
于丹对诗词的喜欢,是从童年时期开始的。1965年6月,于丹出生在北京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庭,由于父亲是学国学出生,这使得于丹在很小的时候,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到了《论语》、《庄子》等古典文学书籍。在后来的媒体报道中,于丹童年读书识字的经历还被人用数字概括成:4岁读《论语》、5岁半读《红楼梦》、9岁时开始喜欢李商隐等等。
王志:但是四岁读《论语》,是不是有些夸张。
于丹:这其实就是一个媒体的放大,所有人现在都在问我关于四岁读论语,我不知道还要再去解释多少遍,我四岁时候没有论语,而是家长开始给我解释和讲论语,我爸爸那时候带我在任何一个地方玩儿的时候,可能就说你看这么些个叔叔阿姨,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去数数,这里头有多少个老师,然后我就会折算三点七个老师啊,二点八个老师啊,就是说这里肯定有老师,说谁是老师,我爸爸说你自己去看谁是老师,我就会看到一个特善解人意的阿姨,照顾完老的照顾小的,我就觉得她肯定是老师。一个大声喧哗的叔叔还随地吐痰,我就觉得他不是老师,回来讲,我爸爸就说,你看那叔叔,你觉得他不是老师吗?他也是老师,因为孔子还有一句话叫“见贤思齐”,就是阿姨那样的,“见不贤则内自省”,就是那叔叔那样的,你觉得他不好吧,你想想你会那样吗?
王志:你父亲是把它当做人生的一种教训吗?
于丹:就是聊天。
王志:但是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于丹:我父亲是学国学出身的,他的国学底子非常好。他教育我的方式其实是我一直感激的,我觉得我们家最重要的教育,不在于内容而在于方式,不在于让我记了多少东西,而在于让我从来没有反感过,我一直就认为是玩儿着的,如果我半截跑了他正说到一半我跑了,我从来没有被爸爸拎着耳朵给揪回来过,跑就跑了,下回再说。我现在还记得,大家现在都放大了这面,老在说我四五岁是在读《论语》,实际上我诗词的接触也是这个时候。我记得春天我爸爸抱着我,我那时候特小,抱起来带我看枝头上的花,就是花团锦簇的时候,我爸爸说你从这边看,这花好看吧,再换一个角度,你看从这儿,再看那儿,每次看花是不一样的,就是跳来跳去的,然后抱着我呜呜跑起来的时候,就觉得说,这个满树的花都在那儿喧喧闹闹的,停下来我爸爸会跟我说,你知道这个春意在枝头为什么用一个“闹”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为什么不说春意放,春意绽,春意开,要用一个“闹”字?就是你在不同的变化里头你觉得它活起来了,这就叫“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就是我小时侯接受的一种方式.
王志:但是你理解吗?
于丹:这样就理解了,就记住了。
王志:今天的于丹让别人感觉到关于于丹小时候自闭的这种说法纯属是谣言?
于丹:实际上我小时候也没有自闭,这就是媒体的放大和简单的标签,我小时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但你知道自闭是一种病症,我没有到那个份儿上。
王志:内向呢,怎么改变?
于丹:也没有什么改变。
王志:顺其自然。
于丹:顺其自然。
于丹并不是第一个通过《百家讲坛》被人熟知的学者,阎崇年说清朝十二帝,刘心武讲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等等,他们不仅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也带动了近年来全国流行学国学、读古典的热潮。
2006年10月,原本担任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策划的于丹从幕后走向前台,主讲《论语心得》,4个月后她又连续10天主讲《庄子心得》。解读经典,让于丹成为继易中天之后最为耀眼的“学术明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