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濟南十月二十八日電 題:體現(xiàn)全運品牌價值 四大“癥結”有待消解
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
二十八日,第十一屆全運會在泉城濟南閉幕。
作為中國體育發(fā)展的基石、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和全民健身的向導,走過五十年歷程的全運會已經昭示了其存在的價值。但縱觀本屆包括預賽在內歷時超過十個月的全運會,諸多爭議話題卻引人深思,四大“癥結”成為未來全運發(fā)展的“瓶頸”。
一是全運會規(guī)模和投資越來越大與民眾熱情和關注度持續(xù)降低的矛盾。
本屆全運會超過萬人參賽創(chuàng)造了新的紀錄,而山東方面二千億的投入,也使前幾屆難以望其項背。雖然從比賽成績和賽事組織等方面而言,本屆全運會堪稱圓滿,但民眾的冷淡卻不能不讓人不安。
據(jù)中國體壇發(fā)行量最大的體育專業(yè)報紙《體壇周報》報道:“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五十八的受訪者認為全運會對自己的生活幾乎沒有影響。”“在全運會相關報道方面,百分之五十五的人表示自己壓根不會關注全運會報道,另有百分之二十的受訪者表示只關注負面報道。與此同時,有百分之六十七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家鄉(xiāng)城市承辦一屆全運會。理由是,全運會規(guī)格越來越高,花銷越來越大!
二是國家體育總局和各單項協(xié)會監(jiān)管措施越來越嚴、處罰越來越重與“頂風作案”和“鋌而走險”者屢見不鮮的反差。
在本屆全運會賽事期間,就爆出三例興奮劑丑聞,而圍攻裁判、謾罵斗毆、干擾比賽、自揭“黑幕”等等新聞更是構成了賽場外的主旋律。
三是“奧運戰(zhàn)略”尚未與“全民全運”并舉。
本屆全運會“和諧中國,全民全運”的主題口號一經發(fā)布即引來一片喝彩,但“全運”如何“全民”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全運會舉辦的初衷是為了貫徹毛澤東的“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但從一九七五年的第三屆全運會后,全運會參照奧運模式以四年為周期,至一九九七年的八運會,全運會完全與奧運接軌,取消了中國人喜聞樂見的非奧運項目。難怪有人發(fā)出“全運會與大眾越來越遠”的感嘆。
四是全運專業(yè)戶“鳩占鵲巢”。
在歷屆全運會上,老將復出都成為一大熱點,但部分省市為了“金牌指標”,甚至打造了一批全運“專業(yè)戶”——這些退役多年甚至十多年的老將成為全運會的多朝元老。雖然他們的復出能夠讓觀眾重溫其過去風采,增加賽事的競爭性,但對于將鍛煉和培養(yǎng)新人作為目的之一的全運會來說,不能不說是弊多利少。
進行了十一屆的中國全運會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品牌。但如何維護并更好地打造這一“品牌”,更好地體現(xiàn)其價值,是未來全運的一大命題。(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