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溪,一个品不够的名字;土楼,一部读不完的书。永定县下洋镇有一条清流,名叫初溪。这条至今仍逶迤奔腾的溪流,几乎贯穿了整个下洋镇,初溪村就位于初溪上游。9月17日上午,中新社记者来到初溪,踏足古老的初溪土楼,寻访面临失传的土楼技艺。
初溪村土楼群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一条小溪自东而西从土楼群间流过。村里的人都姓徐,村里人告诉记者,600年前他们的先祖为了躲避战乱,辗转来到了这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在这里盖起了防御匪乱的“城堡”,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土楼。
初溪,一个品不够的名字;土楼,一部读不完的书。永定县下洋镇有一条清流,名叫初溪。这条至今仍逶迤奔腾的溪流,几乎贯穿了整个下洋镇,初溪村就位于初溪上游。9月17日上午,中新社记者来到初溪,踏足古老的初溪土楼,寻访面临失传的土楼技艺。
初溪村土楼群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一条小溪自东而西从土楼群间流过。村里的人都姓徐,村里人告诉记者,600年前他们的先祖为了躲避战乱,辗转来到了这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在这里盖起了防御匪乱的“城堡”,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土楼。
土楼群依山势而建,占地仅15万平方米,却有36座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土楼,布局合理,气势恢宏,是福建土楼中最集中、最美丽的一处土楼群。36座土楼中,每一幢土楼的名字都有个“庆”字,集庆楼、余庆楼、善庆楼等。这其中最著名的就属集庆楼了。
集庆楼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已有600年历史。作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从小就生活在集庆楼里的徐松生先生告诉记者,集庆楼以其特殊的建造结构被称为“最奇特的土楼”。
同期: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 徐松生:你看这个土楼(表面)是这么粗糙 其实它的工艺真的不简单 整个楼修下来一枚铁钉都找不到 主要是靠那个榫 横接的时候靠那个空榫这样横接的 一根根的横接的很牢固 连铁钉都不要了可想而知以前的工艺真的不简单
解说:
集庆楼是永定现存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结构最特殊的圆楼。楼内有水井,浴室、厕所、磨房、猪舍等设施。该楼的房间、楼梯、隔墙全部用杉木材料构建,一般圆楼最多只设置4处公共楼梯,唯独集庆楼按底层每户人家各自安装楼梯,72道楼梯把整座楼分割成72个独立的单元。徐师傅告诉记者,集庆楼人气最旺的时候,楼里曾居住了六七百人。
同期: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 徐松生:我跟你说句实话 初溪土楼就有这个好处 比较和谐 大家住在一个土楼里面 对孩子的的管教主要是邻居啊 大家都互相帮助
解说:
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圆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拜有加。所以在初溪的土楼建筑群就出现了圆土楼和方土楼。
同期: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 徐松生:我们建土楼是根据地形而异 比如有坑凹的地方 我门都是建圆形土楼 如果平地宽的 比较宽敞的就搞四方的土楼。
解说:
虽然身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但徐师傅告诉我们,自从2002年后,他一直“英雄无用武之地”。
同期: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 徐松生:因为我们现在没有这个平台 政府的重视来讲 现在农村里面盖土楼的人真的是少。现在没有施展的空间 其实我们也应该 对这个土楼 对这门技术(加以传承) 真的是很快就要灭绝了 像我们这一代人过来就基本上找不到了 对土楼这门技术的技艺来讲 说实话 如果要真正学到这门技术 基本功起码要三到四年
解说:
徐先生告诉记者,他最近一次接触土楼维修建造是在2002年,当时广东大埔县的省级文物;さノ换ㄝ嗦シ⑸竺婊茄胄焓Ω等ノ。
同期: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 徐松生:现在技术人才是很少了 偏少了 真正有技术的人都上了年纪了 现在年轻人一般是干不来 对技术方面 现在像我手下的徒弟来讲 也是差不多四五十岁了 五十来岁了四十来岁 上一辈的六七十岁的都没有力气做了 因为盖土楼也是重体力劳动 重活儿 做的比较辛苦 上年纪的做不来
解说:
上年纪的做不了建造土楼的体力活儿,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这让土楼建造技艺这样一门古老的手艺处在一种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
同期: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 徐松生:因为是这样 现在盖土楼的人毕竟比较少 像土楼的工艺来讲 真的学到了(技术)也没有施展的平台 也赚不了钱说白一点就是这样 所以年轻人都喜欢做其他工作
解说:
为了使这项技艺能传承下去,徐松生动员自己的儿子跟着学习土楼营造技艺,他希望“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薪火相传。
同期: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 徐松生:对土楼这门技术的传承啊 我要求当地政府 对这方面的人尽量给我们提供平台 给我们施展的空间 能够提供一个地方来建一个土楼 慢慢来传授这门技术 这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初溪那边那个土楼能建 不过也就100多万(人民币)吧 基本上这门技术就不会灭绝了 起码可以延迟30年左右
记者王涛 吴晟炜福建龙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