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劫后余生到被疑造假,机关重重却又组合巧妙,彩绘铜扁壶,一套暗藏玄机的楚国组合餐具。
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长台关境内,有一座城阳城,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军事要塞的旧址。城阳城附近有大量的楚国贵族墓。据考古勘察,城阳城;で谙钟写笮〕100多座,现已发掘的有8座楚墓,共出土各类珍贵文物2000多件。
这件刚刚面世的“彩绘铜扁壶”和著名的“楚国铜编钟”均出土于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 “楚国铜编钟”因其是中国出土的第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且演奏出《东方红》乐曲震惊世人;“彩绘铜扁壶”则因其罕见的造型,成为中国古代饮食器具中的孤品。
揭开这件彩绘铜扁壶身世之谜,我们还要从它的发现说起。2002年9月30日深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彦堂突然接到电话称,信阳长台关附近有一座大型墓葬被破坏,急需进行抢救清理发掘。当时的楚墓考古发掘主持人陈彦堂教授谈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同期声:“彩绘铜扁壶”的发掘者陈彦堂:赶到信阳我直接就赶到了工地,工地就一片狼藉,因为这个盗墓的情况非常严重,我最多的时候一天用了36个公安和11个武警进行武装保卫,然后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有条不紊,紧张的不休息,大家轮流作业,坚持着把这个墓在极短的时间内给发掘清理完毕。
彩绘铜扁壶便是陈彦堂发掘这座7号楚墓时在墓中发现的。由于当时墓葬破坏严重,考古人员对此并没有报太大希望,但是就是在墓穴的积水淤泥中却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同期声:“彩绘铜扁壶”的发掘者陈彦堂:这套东西它在水里泡着,而且上面蒙上了淤泥,灰不溜秋的,我当时以为又是陶器呢,最终把它抱起来了,抱起来就觉得沉的不得了,然后凭我的手感我就觉得奇迹出现了,我们当时就转动着把它打开了,一看里边完全是铜器,这个墓本身已经被盗,我们没想到这个墓里边还能出铜器,而且是出这样的铜器,完全没有生锈的铜器,当时所有的人欣喜若狂,喜出望外。
沉寂了两千多年,如今这件春秋时期楚国文物孤品——“彩绘铜扁壶”, 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度公开展示。 同期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这个铜壶装这一套饮食器具呢,应该说是目前考古发现的独一无二的,从它的工艺来讲,从它的保存现状来讲,而且从它这个外边这个用银彩绘这种装饰来讲,都是当时楚国青铜工艺达到的顶峰,因此应该说是国宝级的文物。
当人们目睹到“彩绘铜扁壶”这件文物时,除了铜壶上腹部和肩部两侧,用银粉绘制的四只凤鸟图案引人注意外,其外观并不特别。当该文物的发掘者陈彦堂“变魔术”似的打开扁壶,拿出一层又一层的器皿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个扁壶内竟然巧妙的装下了一套26件的组合“餐具”。
这件“彩绘铜扁壶”通高27.6厘米,腹径9.9至22.7厘米,共28件,包括10件平口盘、8件折沿盘和4个两两相扣的圆盒,扁壶本身分为上下两截,内部中空。所有器物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尺寸组合在一起,从小到大,环环相扣。
同期声:“彩绘铜扁壶”的发掘者陈彦堂:整个的来讲,这一套青铜饮食具,有可能包括了铸造,有可能包括了锻打,而且肯定的说包括了车床打磨、包括了焊接、包括了铸造,这么一系列的青铜工艺,它把中国青铜工艺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和组合,所以我们讲它是中国青铜工艺史上一个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人们的印象中,出土的青铜器应该是锈迹斑斑、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很沉重的历史感,但是这组青铜饮食器却是个例外。
同期声:“彩绘铜扁壶”的发掘者陈彦堂:我们这一批青铜器发掘出来以后呢,金光灿灿,完全不生锈,给人一种顿时眼前一亮的感觉,所以当时有很多专家给我讲,如果不是你说,你是从这个墓里头把它发掘出来的,我们绝难相信这个东西就是文物。我们甚至要怀疑这个东西,就是现代人做的假文物。
据陈彦堂回忆,由于青铜扁壶并不大,当时发掘时并没有太在意,后来整理时才发现其中奥妙。扁壶自身的设计极具巧思和匠心,分别转动腹部两侧鸟首,壶的上下就被紧密地扣合在一起了?舻氖焙,只需同样转动鸟首即可。
这批文物如果不是从墓中出土的,从其巧妙的构思和金灿灿的质地,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古代人的杰作。如此精美的青铜餐具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是什么原因使其不锈呢,至今仍没有确切的答案。
那么,这套做工考究的青铜餐具又是谁能享用呢?考古人员根据出土文物上的铭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推断。
同期声:“彩绘铜扁壶”的发掘者陈彦堂:我们有一个推断,刚才我也讲,他出土的一个木制的盾牌上,刻了一个“集”字,文献上面,楚国有个“集君”这么一个人,所以我们就有一个初步的推断,那么这个墓主人有可能是楚国的一个封君。
不管当年的墓主人生前身份是如何的显贵,过得如何富足,但死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仍然想将奢侈豪华的生活带在身边。
据当时的考古专家介绍,出土这件“彩绘铜扁壶”的7号楚墓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楚国贵族墓,随葬品总量超过七百件,其中出土了很多陶礼器和青铜礼器,为今后的考古研究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资料。
如今,河南信阳城阳城址轮廓及残存城墙清晰可见,但是两千多年前,楚王城下的纷纭战事、血火交融的场景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让后人在这些真实记载中去寻觅探索,延续那段可歌可泣的古楚文化。(记者 朱晓娟 李世伟 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