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很多同李丽一样的大学生。一名同样退学的学生对记者抱怨“可惜”:“再过半年,我们就脱离学校,策划社会项目了,我们老板已经去福建考察茶叶生意了!
他们当然知道,他们的老板去不了福建,“王哥”现在正被关在看守所里,但他们还是一起凑钱请律师给“王哥”打官司。他们或许还在满怀期待地等待王哥“出山”,带领他们再次开创事业,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憧憬。
而眼中充满泪水的,是他们的父母。这些大学生中的大多数,要么来自偏远的农村,要么来自下岗职工的家庭。
杨志在见到检察官时问的第一句话是“我母亲怎么样了?”他不知道,他母亲得知他被逮捕后就一病不起,至今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更多的父母选择了拯救,他们联名向江苏省政府发出举报信。得知举报后,江苏省和南京市工商行政部门联合成立专案组,成功破获此案。(文中大学生皆为化名)
新闻连接:
大学生为何容易成为传销受害者?
“传销组织者之所以专门选择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就是利用了青年学生单纯、没有社会阅历,容易听信蛊惑的特点,还有就是利用了部分青年学生不安心学习、想创业、想自立这样一些特点”
实际上,发生在高校的传销活动,不是今天才有。但像这次800名大学生深陷南京传销泥潭的案子,组织者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传销、在大学生人群中发展这么多的会员、影响这么恶劣的可能还是首次。
经过了高考“头破血流”竞争的大学生,为什么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大学的学习?
就业的压力
传销活动在南京泛滥后,南京一家“重灾区大学”的一名辅导员,清醒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编纂了一份材料给自己的学生学习,但这份名为《案例
三:在校学生参与“创业”活动需谨慎———从我校部分学生加入××公司后的遭遇说起》的材料,却引起了传销狂热份子的愤怒。
他们随机起草了一份《莘莘学子致×大学师生公开信》,信中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学校。其中写道:“你们有没有反思过,学校究竟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把就业率包装得很高,实际上没有工作的很多,学校说自己的教育会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实现未来,但是产生迷惘的学生非常非常多,都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定位和发展!
事情到此还没有终结,传销组织又发动了加入其组织的几百名会员围堵学校大门,给社会治安和学校风气造成了恶劣影响。
事件虽然很快平息,但学校处理问题的态度值得反思。甚至连检察官到学校调查时,都找不到专门领导负责此事,“学校没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负责此事,最后只好找到学校保卫处,但并没有得到我们所希望的回答!币晃徊斡氲鞑榈募觳旃偎怠!把H绻芙枘谴问录,大张旗鼓地进行一系列关于传销的教育,宣讲传销的特征、危害性,普及法律知识,可以让很多学生悬崖勒马!
鼓吹“读书无用论”
社会上一般的传销案,被发展加入者多为低学历和低收入人群、而且主要通过亲友同乡的渠道发展下线、被利用的往往是这些人想“一夜暴富”的心理。而大学传销案的组织者利用的,却是有些在校大学生想早日创业的心理。
他们以公司招募业务合作者、经销商、代理商等形式,在南京多所高校发传单、贴小广告以及在教室、食堂、宿舍向学生们灌输他们的所谓“创业”理念,蛊惑学生到公司合作。通过上述形式到他们公司来创业,培养所谓的创业能力。
有的学生被蛊惑后,就认为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几年学下来还是找不到工作,不如现在就开始到这个公司创业,进而放弃自己的学业。学校、老师反复做工作,都难以劝阻,坚决要休学,有的甚至办理退学。
还有不少是原本家庭很贫困的大学生,抱着早日创业、早日自立的想法加入进来的。这一切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对家庭、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都产生了极坏影响。
“读书无用论”正是传销公司所宣扬的。在学生们看来,10多年的寒窗苦读在现实中并未有所收获。而加入公司后,收益立竿见影。通过吸纳会员或商务代表,即可拿到提成。
从根本上说,传销组织者之所以专门选择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就是利用了青年学生单纯、没有社会阅历,容易听信蛊惑的特点,还有就是利用了部分青年学生不安心学习、想创业、想自立这样一些特点。
高校监护责任缺失
在南京传销案中,传销组织主要是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大学生进行“培训”。
“高校假期学生留守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保证学生的日常起居和人身安全是学校的监管责任!蹦掣咝8ǖ荚北硎荆2还睦诩倨诹羰,因为寒假里大学生处于学校与家庭监管相对宽松的状态,学生晚上是否按时回寝,白天在外从事的兼职是否安全,校方都很难像在学期内那样严格管理。
然而,就算是在学期内,面对突然出现的传销案件,学校还是显得“手足无措”。
多名传销案中的受害学生都表示,自己不知道什么是传销,“只是听说过而已”。杨志也对本报记者说,“学校没有讲过什么是传销,法律基础课讲的都是很基本的法律知识”。
在就业压力下,学校传统的授业解惑角色面临尴尬,学生的社会实习越来越早、越来越长,甚至出现“创业休学”这样鼓励学生就业的教育制度。然而,不幸的是,学校在努力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同时,自身角色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推销出去,不管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充足,择业技能是否完备,只是为了取得漂亮的就业率。
业内人士对此忧心忡忡: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学生社会实践及创业局面,高校选择以就业为导向,势必导致监管责任的缺失。这样的学校,与其说是为社会解决了就业难的难题,不如说间接推动了推销组织的对大学生的侵蚀。(吴晓锋、王峰)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