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绵阳五月二十三日电 题:抹去哀伤 明天会更好
中新社记者 杨强 刘万强
五月二十二日,下午,四川省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在出示证件并获准踏入这个巨型建筑物时,我们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那是何等深刻的一幅场景。号哟蟮氖茉置袢骸⒃丛床欢献院D谕庠怂偷嚼吹纳钗镒、标注有特殊颜色及特色文字的救灾帐篷,还有大批穿梭忙碌于其间的各级赈灾官员、医务人员、军警以及各类志愿者群体,看起来似乎显得有些纷杂,却又保持着一种规律和有条不紊。
在送我们来九洲体育馆的途中,出租车司机说过一句话:全世界可能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在遭遇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后,能够迅速高效地调动起一切力量,投入到抗震救灾行动中去。
其时,一列来自山东省、由数十辆医务救护车组成的大型车队正在警车的引领下呼啸而过。四川省汶川县“五·一二”地震发生后,来自中国各省(区)、市的救援力量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这对于抗震救灾行动及挽救生命、尽量减少受灾损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后,大量来自北川等重灾区一线的民众被有关方面妥善安置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他们的日常起居生活在这里获得了充分保障,情绪日趋稳定。
二十二日下午五时许,十一岁的四年级学生吴显程和母亲杨有英,正在津津有味地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一大碗速食面,吴显程五岁的弟弟吴显序则自得其乐地在一旁嬉戏着。杨有英说,她们一家来自北川县程家坝,本月十五日被有关部门安置到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她说,在这里,吃饭和喝水都没有什么问题,全家人的身体也还好,“现在就等着如何重建家园了”。
说话间,一名工作人员给吴显程送来了一副崭新的羽毛球拍,俩兄弟立刻兴奋地嚷着要去打球。童真,让灾难的阴影暂时离开他们的心灵。
在九洲体育馆南侧,一所用帐篷搭建而成的简易学校两天前开学了。二十二日下午,四年级女生韩冬梅下课后回到安置点,趴在一个硬纸箱上写作文。她在《帐篷学校第一天》的作文中写到:五月十二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四川汶川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地震,许许多多的人们失去了亲人和朋友,我们都非常难过。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学习,因为老师说过:“只有学好知识,将来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小姑娘说:“帐篷学校的老师教我们做小游戏,给我们发书本和书包,还教给我们那些预防疾病的知识!彼顾担骸拔颐窍衷诘睦鲜兄炖鲜,她是个可爱的老师,和我们以前的老师一样好!
韩冬梅在写作文时,会偶尔停笔沉思,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令记者感到刻骨的心痛。我们向她索讨了作文的草稿,并给她留下名片,告诉她,以后有事或有时间可以去找我们,“希望再次见到你的时候,你们一家都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听到我们的祝福,小姑娘脸上终于露出了她这个年龄该有的笑容。
大震后的重建工作正在进行,当局的行动和决心令劫后余生的灾区民众们略感欣慰。连日来,九洲体育馆安置点内的灾区民众都在热议家园重建话题。三十二岁的向洪军告诉中新社记者,他打算尽快把家里安顿好,然后到江苏去打工。向洪军过去曾在江苏打工,四川地震发生后,旧时的东主几经辗转联系上了他,叫他过去工作。
向洪军的家在北川县漩平乡清洁村,一家七口人在震灾后被安置在九洲体育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跟一帮老乡热烈地讨论着家园重建和灾后创业问题。他对记者说,他的家已在地震中荡然无存,目前正在等政府安置。“但是,国家也有困难,我们总不能靠国家一辈子。”向的想法,得到旁边的老乡们的响应。
从九洲体育馆南门走出去,一节不太长的乡间小道的尽头,是成都进入绵阳市区的飞云大道,周边的稻田里,农民们已插上了绿意盎然的禾苗。这些在大灾之后生长起来的生命,在成长中不免还会历遭风吹雨打,但是,假以时日,这些象征着希望的绿色,一定能如期开花、结果,丰收的果实令人期待。(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