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打工群体,不断打破自身的沉默。据说这是第一个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是打工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对自身的一种特殊表达
★ 文/周丽娜
村外的马路边有一块蓝色招牌,拐弯箭头旁写着“格拉斯小镇”!肮び阎摇比肮ぷ魅嗽蓖醯轮九纳愕募吐计镀ご濉,曾提到过这个别墅区。他配的画外音说:“打工的朋友们,好好干吧,省吃俭用只要八年,让你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平米欧洲别墅!
“厂房,展厅,博物馆!”
2007年5月的一个下午,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打工青年艺术团团长孙恒,吃过晚饭,走出“工友之家”在皮村办的同心互惠商店,到村子里随便走走,为商店寻找库房。
他头顶上不时有飞机的声音——这个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与东六环之间的村子,正在飞机航线下。
从皮村到北京市中心是40多公里。坐车到最近的地铁站需要50多分钟。如果没有要办的事,孙恒和同事很少进城,和本村的1000多常住人、5000多外来人生活在一起。
他走过13元的火锅、18元的皮鞋、19元特卖场、生意不断的露天台球桌、熙熙攘攘的电话亭……这里为村里5000多名外来人提供廉价的吃穿用住,而这样的商业街,几乎在北京每一个城乡结合部都能找到。
孙恒一边回味着昨晚与同事王德志、许国健、姜国良关于“记录打工群体历史文化”的讨论,一边往前走。右拐,走入居民区,和几个熟人打招呼。往西走,到了皮村的厂区。这里的私人小工厂,为本村的外来人口提供部分就业机会。
“出租”,路边锈迹斑斑的铁门上挂的一块破木板,引起孙恒的注意。他趴在铁门外,往里看,院里一排闲置的厂房!俺Х,展厅,博物馆!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电光石火间,几个跃进的词语“呼”一下点燃他和同事们多年以来的梦想。
孙恒马上掏出手机,按照木板上留的手机号打过去。住在附近的房东,正为荒废已久的厂房租不出去而犯愁,接到电话,很快过来开门。
这里曾经是一家琉璃厂,院子里稀稀拉拉地种着高粱,地面凹凸不平,中间还有一个大坑。厂房里没有设备,空荡荡的,裸露着未经粉刷的水泥墙面,角落里还可以找到被随意丢弃的琉璃砖瓦。
第一件展品是暂住证
孙恒奔回办公室,将这个消息告诉王德志和许国健。
“办博物馆啊,那我得把那几个留着给孙子辈看的暂住证捐出来!蓖醯轮景肟嫘Φ厮。因为想上春节晚会说相声,1995年就来北京闯荡的他,说起暂住证,有一肚子的故事。
1999年国庆期间,派出所不给外地人办暂住证。十一将近,留京的打工者疯狂地办暂住证。很多人凌晨两三点钟就到丰台区岳各庄派出所门口排队,但排到第二天下午也可能办不成。他去办证那天看到,为了防止排队秩序混乱,先来的人还主动给大家发号,排了好几百个。派出所一开门就全乱了,办公室门里门外全挤满了人。办事人员说:“不排好队就不给办!”双方僵持了一个小时。
王德志跟大家讲理,安排大家排队,但自己还是没办成。当时办暂住证需要身份证、房屋租赁许可证、正式工作单位证明等很多证件,租赁许可证就很难拿到,大多数人找不齐。
没有暂住证,王德志只好天天躲警察。最怕的就是五一、十一。警察一来检查,房东就让他出去,或者把他锁在屋里面。
因为暂住证,他还被逮过两次。1999年,一个联防队员在菜户营地区街上截住他:“暂住证!”“那时候我有暂住证,但我老不服,(他们)不拿我们当人看!蓖醯轮舅。因为顶撞联防队员,他被关了两个小时,最后服软说了好话,才被放出来。
还有一次,他在西四环租房子住,理发出来就被警察查暂住证。没有随身携带,马上被警察一个揪头发,一个拽腰,一下子拉上吉普车,拖进村子大院,和好多人一起蹲在地上。王德志相声师傅的儿子就在这个村,跟警察套瓷才被放走。
王德志还把攒了多年的《首都公安报》副刊《打工者周刊》捐给打工博物馆。刚来北京,他期期都买。副刊?,他还盯了好长时间,看他们确实不办了,才不得不放弃。今年8月份他完成纪录片《皮村》,这也将收入博物馆。
3个年轻人搜集了大量的工友信件,暂住证、健康证、工作证、被老板拖欠的工资单、用过的工具、穿过的服装、口述访谈录音等。
博物馆要为打工者NGO设立一个展厅,还要在博物馆兴建民众小剧场,举办演出、展览等活动,创造打工群体新的生活方式。
孙恒拿电话向马小朵、打工诗人许强征询意见。电话中马小朵不断地说:“我付出了二十多年的青春!
1982年,高中毕业的马小朵离开江苏农村老家,到北京当保姆。从16岁到22岁,这六年中,她读英语夜校,上民族大学自费大学中文专业。但她没有城市户口,又不是正式文凭,回家乡也当不了老师,又回到北京,在一个出版社干临时工。在那里,遇到她的爱人。
1990年1月1日,别人都在家过节的时候,马小朵坐上冰冷的列车,身上带着仅有的600块钱,来到一个人也不认识的深圳。1992年,中秋节前,她和爱人结婚。因为身体的虚弱及“准生证”的困境带来的两地奔波,1993年,她失去第一个孩子。
怕深圳的户口出问题,她又回深圳上班。每天下班后蹲在屋里用电饭煲熬中药,喝了整整三年。1997年生下女儿,她觉得自己人生的任务终于完成。
她仍然被打工妹群体所深深吸引。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中国妇女报》搞打工妹集体婚礼的消息,她多次辗转打电话找到办活动的“打工妹之家”,成了那里的会员和志愿者,后来又成为那里的专职工作人员。
2005年3月8日,自己创办为打工妹服务的同心希望家园。
马小朵告诉孙恒,她愿意把自己早期的照片、暂住证捐给博物馆。孙恒还邀请她在博物馆建成后来做一个演讲,将录像放在博物馆专门的音像展厅播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