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权益是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收入倍增,确保同步进入小康的关键。据了解,我市现有各类残疾人19.2万,其中具有劳动能力并在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6.63万人,受社会就业总体压力、就业歧视及残疾人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目前残疾人实际就业3.38万人,就业率仅有51%。为此政协委员孔令利向兰州市两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提案,呼吁加大残疾人就业执法力度,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援助长效机制,加强劳动技能培训,让更多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几名残疾人,通过他们的曲折就业道路,反映出当代残疾人的就业现状。
每一位残疾人都希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并靠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在现实之中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都很难达到。小马大专毕业,在残疾人士当中算是学历比较高的。虽然成绩优秀,但毕业回到我市后,却因为右手右脚不便,历尽了求职路途中的坎坷。小马告诉记者,读书的时候他就已经考虑到今后的工作问题,于是选择了市场上用人需求较大的“室内设计”专业。他原来以为,用人单位有需求,再加上自己有着优异的成绩,找工作是不太难的事情。但是现实中,一切并不如愿:每次到用人单位面试,对方看他手脚不便时,稍好一点的人还会以“这份工作并不适合你”或“已经招到人了”来推诿,态度恶劣的直接将门一关,将他拒之门外。后来在市残联的帮助下,小马终于解决了就业问题:在一家单位当办公室文员,负责处理一些文件之类的办公室事务。虽然工作与专业不对口,但小马认为,能融入社会中,并找到工作,已经是很不错了。
“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做得很好!”这是残疾人的共同心声,残疾人期望能得到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然而,与健全人就业相比,残疾人就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为此政协委员孔令利在向兰州市两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提案中建议,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部门责任。一是残工委牵头制定职能部门联合办公制度,及时分析解决残疾人就业方面的问题,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二是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各级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率先招录残疾人,继而带动其他党政机关。残工委主要成员单位至少安排有1名残疾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办法,并按规定标准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三是公务员招录主管部门要专设残疾人招录岗位、放宽开考比例等倾斜政策。要切实维护残疾人平等报考公务员的权利,对残疾人能够胜任的岗位,在同等条件下要鼓励优先录用残疾人。在招录公务员时,要结合实际,采取适当措施,努力为残疾人考生创造良好的无障碍考试环境。
另外,应加强劳动技能培训,让更多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一是要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把残疾人就业培训纳入全市就业培训体系,按照国家就业服务标准,开展规范化的职业指导和服务,同时,完善残疾人就业需求登记制度,与各级劳动力市场形成协作机制,共享资源。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定向”与“定单”的培训模式,将残疾人的技能培训工作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残疾人集中就业、残疾人个体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委托培训、代办培训、订单培训等形式,组织残疾人开展家电维修、按摩、烹饪等技术培训;组织农村残疾人进行种植、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受训残疾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在职培训,重点巩固和发展特色培训项目,如盲人按摩培训,并提供资格认定、就业安置、行业管理等一条龙服务。(首席记者 葛强 见习记者 任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