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雅安5月11日电 题:震区“帐篷生活”亟待丰富
作者 高寒
在芦山县城的一处安置点,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正在摆弄电视机,这是他从危险的家中搬出来的。
“电视(机)还是好的,平时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他笑着说,“但现在收不到信号,希望能把光纤接到帐篷来!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芦山县4月20日发生7.0级地震。5月11日距离地震已过去20天,广播、电视等日常文化生活如今在灾区安置点的帐篷里仍是“奢侈品”。
住在芦山县体育馆安置点的田小红说,“(震前)晚上一家人看看电视,说说话,现在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上班不规律,大多数时间就在安置点,空余时间一大把,不自觉的就会想到‘家里’。”
男孩凌伟喜欢上网,不过现在的“帐篷生活”改变了他的喜好。一周有四天休息时间,他大多数时间待在帐篷看书,不太愿意去街上走动。
芦山县体育馆是当地最大一个安置点,安装有300余顶帐篷,住着5500多人。这里目前装有4台太阳能电视机供大家收看节目,每个帐篷免费发放一部收音机;此外两个帐篷书屋摆放着2000多册书籍以满足民众阅读需求。
一位安置点负责人武静告诉记者说,“帐篷生活”让民众更加牵挂家庭,要让他们走出失去家园的悲伤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让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因此,安置点利用现有条件每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有外界的慰问演出也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
负责群众文化生活的芦山县文广局局长陈中献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震后数十小时内当地协调了700部太阳能一体机和1000台收音机,安装、发放到各安置点,尽可能满足民众获知外界信息的需求。但这远远不够,为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目前组织了5个电影队轮流到安置点播放电影,同时组织文艺小分队开展演出;对于有条件的安置点可以把光纤接到帐篷,尽量满足群众观看电视节目的需求。
近几日,四川省组织的“中国爱”文艺小分队赴地震灾区芦山、宝兴、天全等地,通过流动演出车开展慰问文艺表演。
参加演出的四川本土知名笑星叮当告诉中新社记者说,受灾民众需要精神慰藉,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带给他们笑声。(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