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2008北京奥运倒计时一个月,当天,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和国际广播中心(IBC)正式启用,装修一新的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也正式对外开放,宣告了北京奥运会的媒体运行正式进入赛时运行状态。
据此前的估算,此次采访北京奥运的外媒记者将有36000名,人数是参会运动员的三倍多。如此庞大数量的外媒记者入境采访,是挑战亦是机遇。
所谓挑战,3万多外媒记者中,许多是第一次来中国,人地生疏工作生活不免困难重重,并且这些外媒的采访尤其是非注册记者的采访必定不会局限于奥运,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法治、民主、环保、劳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是他们所关心的。所谓机遇,接纳外媒采访是我们进行国际公关,展示现代中国开放、文明形象的一次良机,倘若我们因应有道,服务热诚,那么这些外媒记者,都可能成为促进沟通的使者,从而向世人展示真实的中国,纠正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的一些误读。
政府的态度是积极的,2006年出台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赋予来华采访的外媒记者诸多便利,如在华采访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赴地方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同意等,与此同时,北京奥组委的例行新闻发布制度也宣告建立。而如今,三大新闻中心的启用,大幅提升了奥运媒体服务的硬软件水平,外媒记者们对新闻中心一流的硬件设施惊叹不已,而一站式、24小时全方位服务机制更让他们印象深刻。
赋予奥运新闻采访以强大物质保障,这是为了履行我们申奥的承诺,更透露出对国际通行规则的尊重和对新闻采访权;さ奶。显然,我们已经意识到,国家的形象不仅来自于经济的繁荣发展,政府的自信与开明同样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软实力”,我们与世界对话,以期赢得最大程度的认可,必须遵循文明世界的通行规则。
不过,保障奥运新闻采访,物质支持固然重要,但一个坦诚、包容、大气的心态更不可或缺。对于奥运报道而言,奥运期间的信息公开,是衡量奥运新闻采访环境的关键指标。5·12地震中,中国政府对于灾难报道的开放赢得了世界的好评,奥运期间,我们理当再接再厉。
尤其是,外媒会关注奥运盛况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发展成就时,难免会有一些听起来刺耳的批评性报道。我们不需要让别人承认中国在每个领域都很强大,都很完美,事实上这是不客观不现实的,我们只需要展示一个开放、自由与正在发展的中国就够了。因此,对那些善意的批评,要坚持“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同时,如果一些批评性报道是偏颇乃至不实的,我们也应快速作出回应,用权威的声音理直气壮说出真相。
2008北京奥运,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会,更应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里程碑?诺陌略,这是展示,更是检验———以开放文明精神对整个社会的检验。由此,敞开心胸,汲取人类文明的滋养,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这是奥运赋予中国人最大的资产。(社论)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