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巴士阿叔”短片数周内网上点击逾500万次。它的出现,多数人的着眼点都是片中两人(何锐熙及巴士阿叔陈乙东)的行为,以及背后的社会意义,只有少数人谈及“网络暴民”现象。
“网络暴民”是指对某些事件反应激烈的网民,近日的例子有巴士阿叔事件中大搞二次创作的网民。
人人都能掌握信息
现在谁掌握了信息?就是像大家这些上网的人!按蠹摇笨梢允且桓龉局械那褰喙と,也可以是一个终日躲在家中的隐闭青年,也就是所有人。
现在人人都上网,那么网上谁人权力大一些?肯定是最懂得引爆舆论的人,也就是那些足以“引爆趋势”的人。谁人懂得引爆舆论?大概是以下三样东西的结合:能够发掘议题;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这可以是文字或者是影像方面的能力;以及本身的网络,也是其影响力的距离。
其实,只要事情本身够刺激,便会在网上不径而走,就像巴士阿叔。不过,一些本身不太刺激的东西,被擅长“恶搞”的网民发掘出来,也会成为网摘头条,最好的例子是内地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信息操守”需费时建立
不少人都批评近日一些网络起哄事件,人人都好象可以不负责任、不理性地把受批斗的人摧残至身败名裂为止。事实是否如此?
以“巴士阿叔”为例,本来是一段片,因为够震撼,引来了网民的“二次创作”,最后的版本大已超过10个,即是有过10个创作单位,之后便是各个讨论区和网志的讨论,起了哄。那位穷凶极恶的巴士阿叔,以及那位呆若木鸡的少年,都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始终相信只要人数够多,信息流动完全不受阻碍,大众仍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和动力。坐在房间里不用真名所伸张的正义几乎是不需要成本的,既然伸张正义那么容易,我们为什么一定认为这些坐在房间中的人一定会不负责任地说话,而不是主持公道?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其实网民都是受着社会礼教影响的人,当我们懂得为着一些事义愤填膺,把不顺眼的信息广传的时候,证明我们是有良知,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气度。
可是再推远一点,还有一些“信息操守”需要花时间建立。所谓“信息操守”,应该类似新闻工作者处理信息的基本操守。这应该是从学?冀逃。
(摘自:香港《文汇报》;作者:“巴士阿叔”专题编辑;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