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3日电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在21至22日在天津经济开发区召开的“200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高层论坛”上,有关人士认为,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是巨大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差距。因此,只有认真解决好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才能提高中国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据悉,此次500强与往年相比,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500强占国民经济比重上升为86.04%,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其与世界500强的差距不断缩小。在一些成长性指标上,中国企业500强已经赶上或超过世界企业500强。在收入总额上,世界500强增长了12.9%,中国500强则增长了30.6%。
但是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快速上升的地位相比,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明显不相匹配,与世界500强的差距仍然很大。
首先,经营方式粗放、能耗高、污染重、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中国经济在新一轮的高增长期后,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2003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和40%的水泥,而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中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0倍、美国的5倍、加拿大的3倍。在此次进入500强的企业中,第三产业只占31.2%,而世界500强中,第三产业占到56%。
其次,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上的差距,一是过度地依赖外国技术,缺乏自主研发能力,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二是企业研发投入偏低,2005年500强的最新数据中,研发投入为1.90亿,只占销售收入的1.88%,而许多发达国家都高达3%至4%。而美、日等国的基础研究比重则在20%以上。三是专利意识淡薄,申请和;ちΧ炔还,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仅占世界申请总量的10%左右。
再次,国际化程度低。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外商投资国和第三大贸易国,与此不相对应的是,中国企业到2004年底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不过370亿美元,只占累计外商在中国投资总额5621亿美元的6.58%,突显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偏低。
最后,垄断行业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此次500强中的排头兵都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这与世界500强主要靠市场打造的整体素质差距明显。不仅仅是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人均利润和人均资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企业素质、经营能力和竞争力的差距:一是经营方式粗放、能耗高、污染重、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二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三是国际化程度低;四是垄断行业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
因此,只有认真解决好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才能提高中国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记者 徐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