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0日电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想了解一千多年前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除了通过妙趣横生的名著《西游记》外,即将有一纪录片以追寻足迹的方式记录这位伟大僧人的求真之旅。迄今为止世界首次以集体的方式、大规模对玄奘西行取经之路进行全面考察和追访的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将于8月12日从北京出发。8月18日,象征本次活动开始的为玄奘取经东归山口立碑的仪式将在帕米尔高原海拔4700米处的明铁盖达坂山口举行。这一山口的发现者、我国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将以83岁的高龄登上高原出席立碑仪式。
冯其庸作为本次探寻活动的总顾问之一,12日将为探寻玄奘之路第九次赴新疆,并要登上海拔4700多米的高原。1998年8月,冯其庸以76岁的高龄,第二次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达坂山口,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古道为玄奘回国以后1355年来的第一次发现。冯其庸的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这次他将在玄奘东归之路的取经回国入境处立碑。冯老说:“从玄奘取经成功返唐至今的1355年以来,没有人弄清楚他返回的路径,现在终于搞清楚了,我怕现在不标出来,以后就又没有人知道了!
在昨天的采访中,冯老很有兴致地把玄奘如何从西安出发,穿过烽火台,偷偷越过国境,走戈壁、翻险峰等一路上遭遇的艰苦磨难讲述了一遍。八年前,他为了追寻玄奘的足迹,并没满足于书本史料的记载,亲身探险,终于发现了玄奘归国的足迹。此次再登高原,冯老并不太担心自己的身体,笑称“我上高原最大的阻力不是我自己,而是别人总拦着我,不让我上去”。
冯其庸说,此行吸引他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西部大好的地理风貌,二是玄奘取经的历史人文意义。他说:“看西部的风光就像读一本大书,天山、沙漠,风景太美了,天空和湖水蓝得像宝石。汉唐以西安为都,国家发达时哪一个地方也不可能偏安封闭,所以了解西部、开发西部是我们发展的要求!
冯其庸说,当年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为了求真知,具有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当年佛教引入中国,经过翻译有很多版本,在佛学方面有争论,玄奘认为不到印度搞清楚古梵文,就很难了解佛经最真的意义,因此下定决心到印度求取最原始的版本,同时解决自己心中对佛学的疑惑。玄奘怀着“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的信念,曾一人一马在戈壁中三天三夜滴水未进,晕倒后苏醒过来坚持西行。他孤身求法、万死求真的精神使冯其庸迷恋。冯其庸说:“玄奘历经千难万险,对佛经的真义得到了最高的悟解。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所以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玄奘追求真理、追求实践、追求实证的精神。虽然玄奘追求的是佛教真理,但是其追求真理的意义是普遍的!
西行路线
央视发起的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将以重点路段的探险考察为主。一支约40人的文化科考队伍将从西安出发,沿着当年玄奘走过的路线西行,最终到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及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沿途进行访古、考察及文化采风活动,并与沿途地区和国家的相关部门展开文化交流活动,同时摄制电视文献纪录片《玄奘》。
国内部分考察9月1日从西安出发,主要对莫贺延碛(玉门关—哈密,古称流沙)、凌山道(玄奘翻越天山的古驿道,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归国路(明铁盖达坂,中国和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处)、楼兰古道(楼兰—敦煌,玄奘归国之路)等路段进行探险考察,将努力揭示唐玉门关是否已沉水底、楼兰古道的真实走向、玄奘是如何翻越千年不化的天山冰川等一系列历史疑团。
国外部分考察预计明年初成行,将主要针对玄奘西行路线上的一些重点古迹和核心城市进行考察探访,将重点考察中国唐朝伟大诗人李白的故乡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中亚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玄奘作过详尽记载的巴米扬大佛(阿富汗境内)、健驮罗艺术的发源地白沙瓦(巴基斯坦)、佛陀的诞生地蓝毗尼(尼泊尔)、古印度最重要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印度)等地,沿着玄奘的足迹和曾经有过的历史脉络,揭示它们和古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它们今天的现实状况。(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