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海军新一代舰长心中,“郑和”舰是一首史诗,也是一个摇篮。当年,他们作为海军学员,正是在“郑和”舰上迈出走向大洋第一步的。在中国第一个航海日来临之际,记者踏访万里海疆,倾听新一代舰长们讲述他们成长的故事……穿越迷雾:23小时航程走了5天5夜“碰上大雾,陆上车辆容易出事故,海上航行也一样!蹦郴の澜⒔⒊じ毡φ妓灯鹉谴卧逗酱┪淼木,依然很兴奋。
“那年5月,‘郑和’舰满载着200多名学员开始了又一次航海实习。出海不久,就碰上一场罕见的大雾!比欢,对于海军学员来说,大雾正是磨砺航海本领和战斗作风的好机会。舰党委决定继续南下,一边启动现代化的导航设备保证航行安全,一边派出学员按照古老的雾中航行方法增加瞭望哨,舰艏敲锣,舰艉鸣钟。海雾浓得像一块吸满了水的海绵,一会儿刚宝占的衣服就湿了。他说:“当时我们想不通,‘郑和’舰导航系统很先进,为什么还用这种古老的海上避碰方式?渐渐地,我们明白了,这是一场特殊考试!”浓雾几天不散,学员们坚守岗位,连续战斗。在长江口附近,“郑和”舰在密集的渔船群中穿行,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碰撞。从青岛到定海,本来只要23小时的航程,那次整整走了5天5夜!“这些年,每次面对困难与挑战,我都会想起那次远航实习,它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备毡φ妓档秸饫,眸子里放射出坚定的光彩。晨光昏影:用古老的方法操舰航海随“郑和”舰航行,茫茫大海就是辽阔的考场。利用“晨光昏影”进行“移星定位”、利用目视进行陆标定位、利用测量进行推算定位……对于海军院校的学员来说,这些古老的方法和穿越雾海一样,是必修课目。
“离开了高技术装备你还能不能操控军舰远航?”“能!”从“郑和”舰走来的某导弹驱逐舰副舰长王有成斩钉截铁地回答。远航实习中有一个推算航行的考试课目。就是通过修正风压、流压对航行的影响,计算出航行的线路和舰艇的位置。王有成说:“那场考试,进行了一整天。当时,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采集一次风、流的数据,然后根据舰船的航行方向计算出舰艇在某个时间的位置,整个通宵都没有休息。一昼夜后,再把我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对。如果在偏差范围内,就算合格;否则,就是不合格!”认星、选星、观测……“天体定位”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也许,这些古老的知识在现代海战中根本用不上,但是它对于培养沉着冷静、缜密细致的航海作风,具有很大意义!王有成给记者讲起令他难忘的海上经历:在一次通过某狭窄水道时,舵机突然断电失灵,舰艇随时都有搁浅、碰撞的危险。王有成沉着下达口令,使舰艇保持住了航向,并很快启动备用电机,战舰顺利穿过水道。
“那真是惊心动魄的两分钟!如果没有扎实的航海本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后果不堪设想!”王有成感慨万千。挑战风浪:笑谈当年海上“交公粮”大海航行,遭遇风浪是常事,官兵们把晕船呕吐笑比向大!敖还浮。不少海军基层指挥员都是在“郑和”舰上交了第一次“公粮”。某补给舰舰长刘华清楚地记得那年随舰远航的实习经历:当时,海面刮起10级风,偌大的舰体时而被抛向半空,时而又被推向深渊。舰壳发出了“嗡嗡”的声响,钢制的舷梯也被巨浪打断成三截。那天虽然晚餐很丰盛,但刘华一点胃口也没有,航海长鼓励他:“哪怕吃了就吐,吐完也得再吃。这是任务!”脸色发白的刘华吐掉了胃里的最后一点东西,仍然和战友们一道,死死地坚持在战位上。
风浪整整持续了两天,那段经历给了刘华日后挑战大洋风浪的信心。2002年,刘华作为113舰实习舰长参加了海军的环球航行。在三大洋上,他们7次成功地规避了大风浪区和强热带低压气旋的威胁,几乎是从风浪的缝隙中钻过来的,真正经受了大风大浪的考验。(来源:解放军报;记者钱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