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仓七月八日电题:郑和起锚地太仓再次成为“长江第一港”
——访江苏省太仓市市长浦荣皋
中新社记者韩胜宝
位于长江口的太仓在元明时期是中国最大的码头,被称为“天下第一码头”。记者看到,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如今的太仓港雄伟壮观,繁荣兴旺。在建万吨级以上码头就有十个,至台湾基隆高雄港航线已正式开通,石油、化工、能源、造纸、物流等沿江五大支柱产业在这里集聚。太仓港犹如一艘巨轮,正朝着“东方大港”的目标扬帆启航。郑和如能看到当年的起锚地今日宏伟的景象,也会惊叹后人的巨大创造力。
太仓市长浦荣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六百年前太仓就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大规模航;疃,始终以太仓为基,太仓因郑和从这里七下西洋而被载入世界航海史,成为一座不朽的航标。
浦荣皋描绘说,当年几万名船员及几倍于船员的民工在太仓长期活动,钦差、官吏的频繁来往,大型赏赐、祭祀活动不时举行,船厂、绳索厂、铁锚铺、蓬帆加工场的开设,接待各国来宾的娄江西馆、娄江南馆的建造,给太仓带来了繁华和兴盛。
由于明朝采取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政策,规定每为来华的贡使可以得到一份特别的赏赐,还允许他们夹带私货来华贸易,政府不抽商税。众多的优厚政策使亚非各国非常向往,各国使节纷纷来华,团队十分庞大,太仓迎来一批又一批使团。如永乐九年(一四一一)苏禄国来了五百四十人;永乐二十一年(一四二三),古里和忽鲁谟斯等国竟来了一千二百多人。
这一批又一批贡使是使团,也是商团,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土特产来华交易,太仓的大街小巷各国使臣时有所见,象牙、犀牛角、宝石、香料充斥于市。同时,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青铜器、铁器等,还有太仓的出产的土布、萱布,则是贡使采购回国的货物。时人赞其盛况:“九夷百番,进贡方物,道途相属,方舟大船,次第来泊,太仓复旧之宏观”。
浦荣皋称,历时二十八年的郑和七下西洋活动,促使太仓成为闻名中外的国际商贸大港。同时,对政权制度的建立、经济结构的调整、地域文化的形成、城市建设的发展等各个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仓口岸的兴旺,吸引了中国各地的官僚、富商、文人和平民在此落户,使太仓口岸更加繁荣,以东南巨州的雄姿屹立于中国的东南沿海。
六百年前舟师云集太仓,开创了世界航海史的神话。沉浸了数个世纪的太仓,其长达三十八点八公里的长江岸线和不冻不淤的黄金水道,再次被港口专家看好,称太仓是十分难得的天然良港。中国政府明确太仓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干线港和组合港,江苏省、苏州市把建设繁荣的太仓港放到了“长江第一港”的重要位置,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浦荣皋自豪地告诉记者,如今的太仓港正朝着吞吐量超亿吨外贸大港的目标快步前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