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三秦都市报》报道,西安市整修一新的大唐芙蓉园杏园,迎来了陕西省两位文理科状元。他们披红挂彩被扮成了唐朝状元,在杏园里来了一次巡游。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日在《环球时报》上读到一条新闻:德国著名的洪堡大学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理由是对这些“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洪堡大学招生院院长给申请者的信中写道:“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进入学校的都是充满活力的新生!
德国大学面对全国几个为数不多的“高考状元”,竟然不为所动,甚至拒绝录取这些“尖子生”,这事在咱们这里听起来的确很新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对待“高考状元”的态度与德国人有着天壤之别。不说大学如何对待“高考状元”了,就是在中学,一旦出了个“文科状元”、“理科状元”什么的,那将是天大的荣耀。家长、老师、学校、社会,对待“高考状元”如众星捧月一般,以至现在居然弄出个“状元巡游”。
“高考状元”何以在我们这里如此吃香,而在德国却受到冷落呢?原因就在于观念差异,我们现在的人才观或者说人才评价体系,仍然还是惟分数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尽管已经喊了多年,但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评价一个校长的政绩、评价一个老师的成绩,还是要看升学率,看你出几个北大、清华生。因此,孩子们打从幼儿园开始,就奔着一个目标去。孩子们学得苦,老师们教得苦,可回过头来一看,又培养出多少“高分低能”、甚至心智和人格有缺陷者?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还是心智的成长,当很多孩子的心智不健康时,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而不是培养“高分”和制造“升学率”。正如德国人才学研究学家威尔尼茨教授所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是德、识、才、学诸因素的综合效应,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成为学生成才道路上的障碍,甚至是致命的障碍。
事实上,德国的人才观就是这样。他们那里的大学虽然都有独立的招生考评体系和方法,但共同的特点是都采取“综合选拔制度”,即高考分数、平时成绩及考生的综合素质,三者合一。具体来说,除了高中学业成绩和毕业成绩外,学生的领导才能、外语水平、打工经验、社区服务的经历、荣誉奖状等,都是校方录取时考虑的因素。所以,德国大学在招录大学生时拒收“高考状元”,进名牌大学的学生,未必都有最好的“分数成绩”,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