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漳州六月三日电 题:中国最早郑和庙
中新社记者 韩胜宝 林国瑞
在福建漳州市区东北部有个龙海角鸿渐村,它东邻厦门市区、南接九龙江入?,村落依山傍海,是著名的侨乡,也是菲律宾前总统科·阿基诺夫人的祖籍地。厦门市文史专家、集美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陈延杭在此间向记者披露,中国国内最早的郑和庙就坐落于此。
记者来到鸿渐村探访,此庙面积不到二十平方米,供奉着郑和及助手王景弘的两尊坐像,均头戴太监帽,身着战袍,一为黑脸、一为红脸。郑和行伍出身,身体魁伟,应为黑脸的那尊;而王景弘熟悉航海、医术,应为粉红文人脸那一尊。而战袍是同样的色彩,表明郑和与王景弘同为正使。所不同的是,郑和那尊坐像两眼看得很远。庙门上有一副对联:“著千古之功勋职封太保,济万民乎黎庶德重风山”。
鸿渐村村民许永洋告诉记者,明代该村先贤有很多人在附近的月港随郑和下南洋,并得到郑和的;ず桶镏,使他们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为纪念郑和的功德及恩惠,旅外侨胞便在侨居地为他修建庙宇、雕塑神像、供奉祭拜。鸿渐村旅菲侨胞甚多,侨胞屡见海外均有郑和庙宇,而家乡没有,为感恩郑和给家乡带来的功德,明未清初年间,旅菲的鸿渐侨胞把在南洋供奉的郑和画像带回家乡奉祀,在该村西面建一座庙宇,村民称为“太保公庙”,并把每年农历八月廿三日作为郑和纪念日,俗称为“华侨节”。
据《闽都别记》记载,郑和有一次下西洋“闻将至闽界忽然起大风吹转回头,众人皆忧”,“被漂没至风定,始能收泊山旁,不知此处何地,唯见成群白鹭往来”,“郑和太监等船泊至白鹭岛”。陈延杭认为,白鹭岛指的应是现厦门岛无疑了。就是说,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回航途中,遇到大风被风刮到白鹭栖息的海岛,那时厦门尚未开发建港,月港(今海澄镇)开始崛起,而鸿渐地处月港北岸?,与厦门近在咫尺,仅一山一水之隔,船队锚泊在那里避风是完全可能的。
鸿渐村是闽南著名侨乡,旅居南洋海外侨胞甚多,郑和、王景弘作为大明朝王国的和平使者,关爱华侨,因而更受侨乡人民的敬重和垂爱。鸿渐村郑和庙于明末清初始建至今,已历经数百年之久,年年香火不断。鸿渐村海外侨胞把“郑和庙”敬仰为“祖庙”,足见对郑和的敬重。
该庙“文革”中被毁,虽然毁了庙宇,但毁不掉华人对郑和的怀念之情。一九八六年由菲律宾侨胞、许永洋的叔叔许文忠捐资,在原庙址按旧庙式重新修建一座郑和庙。庙宇重建后,郑和及王景弘二尊神像分别由旅菲侨胞许万嵩和旅马来西亚侨胞许万益捐资。一九八八年四月十四日,时任菲律宾总统科·阿基诺夫人返乡寻根谒祖时,还特地到“郑和庙”拜谒。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有座建于二百多年前的“侯天府庙”,崇拜主神为“郑府圣侯”,台湾“郑侯庙”是从鸿渐村分灵出去的。不久前,台湾云林县北港镇许先生来函,谈及他们的祖先于二百多年前,由福建沿海带去一尊“郑府圣侯”塑像,要求代为寻找这座祀奉郑圣侯的古庙。此外,厦门大学四位退休老教授游览鸿渐村时,从该村《许氏族谱》中发现“太保公”(即郑和)因下西洋有功,曾有“郑圣侯”的封号。由此可见,“郑和庙”亦是台胞寻找的“郑府圣侯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