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四月二十一日电 题:金门,“郑和”向你问好
中新社记者 陈悦
二十一日上午十时三十分,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航行,当金门二担岛的轮廓清晰地出现在“郑和宝船”——“绿眉毛号”船前方时,船上几十只手臂激动地挥舞起来。远处的金门渔船上,也有船员挥手遥遥呼应。望着此情此景,特邀随船出游金厦海域的十位在厦门工作生活的金门同胞们也心绪难平。
这艘正在进行“扬帆中华——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航;疃闹:捅Υ嵌盏执锵妹诺。船队自三月出发已先后经青岛、宁波、温州、泉州四地,计划在三个月内共将巡游十一个中国沿海历史著名港口!奥堂济贝钦憬睾S糜诓队、运输的主要船型,此船长三十一米,宽六点八米,吃水二点二米,排水量二百三十吨,采用古老的木制舵,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木制仿古帆船。
抵达厦门的第二天就巡游金厦海域,本次活动副总指挥郑明说,这是早就计划好的了,而且特地选在厦门和平码头出发,寄托的就是期盼两岸友好交往,共同繁荣的心愿。
活动的总领队薛先生也说,郑和七次下西洋,台湾海峡都是必经之地,宝船当然要故地重游。来自泉州的船队成员蔡先生向我们展示的藏品亦清晰地表明,在明代的海图上,金门和厦门紧紧相连,分别被标注为“加禾千户所”和“金门千户所”;而在另一部清朝道光年间重印的用闽南话撰写而成的航海志上,也详尽地说明了厦门到金门的行驶路线。但让船上每一个人都不能不深感遗憾的是,当年的宝船“前度牛郎今又来”,可亲密无间的金厦海域之间却添了“一湾乡愁”。
最能体味此种遗憾的无疑是船上的十位金门同胞了。厦门有三千多位金门同胞,每一个人都有一部悲欢离合的故事。年近花甲的洪菊井女士四十年代末和父母一起从金门来到厦门时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婴儿,此后却和金门的亲人两地相望半个世纪。虽然近年来几次回乡探亲,但每次来去匆匆,没法尽情一叙乡谊;而父母要将骨灰返葬金门的遗愿也一直没能实现。
三小时的海上巡游匆匆而过,七十二岁的金胞戴炎全老人说,郑和是两岸民众,包括东南亚等地的华人共同尊崇的历史人物,这次唯一的遗憾就是船只没能停泊在金门,希望下次有机会让金门的同胞们也亲眼看看这艘古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