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1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2005年第三期英国《医学遗传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称,中世纪时代欧洲大陆长期暴发的出血热流行病为如今的欧洲居民提供了生物“选择压力”,这使得当今10%的欧洲居民对艾滋病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
在被命名为CCR5的细胞感受器中,一种被称为“Delta-32”的突变基因可保护人体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其他大陆居民相比,这种突变基因在欧洲居民人身上更为常见。
科学家们以前认为,这种基因突变现象十分普遍,因为它可以保护人们不受黑死病或天花流行病的侵袭,而正常CCR5细胞感受器中的基因突变被认为不具有这项功能。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电脑模拟公元1000到1800间欧洲人口统计数据发现,出血热流行病的盛行,加速了这种基因突变现象出现的频率,从过去黑死病流行时期的2万分之一增加到了当前的10分之一。
研究人员指出,早从公元前1500年起,致命性的病毒性出血热就已经开始在尼罗河谷出现了;公元前700-450年期间,这种疫情又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流行起来;公元前430年,雅典也出现了出血热;公元541-700年间,东罗马帝国也暴发了出血热疫情;公元627-744年间,早期的伊斯兰帝国流行起出血热疫情。英国科研人员解释说,1347到1665年间,欧洲大陆持续发生出血热疫情,CCR5细胞感受器成为出血热病毒侵入人体的入口。
科研人员指出,尽管1665年伦敦大瘟疫高峰早已经成为历史,但出血热这种疫情并非彻底消失了。
利物浦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邓肯最后表示:“1665-1666年伦敦出血热大瘟疫并没有完全消失,后来继续在瑞典、丹麦、俄罗斯、波兰和匈牙利等国流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00年。
出血热瘟疫的继续存在,为人类基因突变提供了连续不断的选择压力,这就是今天CCR5-Delta-32突变基因在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