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8日电 《上海证券报》今日载文指出,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陆续介入,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着实开始"火"了起来,以至于许多人都开始猜测,人民币理财产品很快可能就会替代同样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的货币市场基金。但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要叫板货币市场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至少有三大"软肋",即产品声望、进入门槛和收益率,这三方面均不及货币市场基金。
文章指出,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无论是人民币理财产品,还是货币市场基金,都不处于绝对的下风。
随着中国工商银行"稳得利"在日前的推出,已经有9家商业银行开展了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而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来自几家基金公司最新的信息显示,10只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已经逼近800亿份,比去年底的633亿份增加了约160亿份。也就是说,在短短的20多天里,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增幅超过了26%。
文章称,货币市场基金的超常规增长,得益于抓住了利率调整的契机。但在同一基础市场环境下,人民币理财产品2004年底总份额只有约300亿元。从南方现金增利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比例猛增上不难看出,货币市场基金的群众基础已经形成。
文章提到,最近,几家基金公司相继降低货币市场基金的申购门槛。无疑,它是基金公司在产品声望建立之后希望进一步做大规模的适时之举。反观商业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起点一般是5000元,甚至还有在1万元左右的。因此,货币市场基金仅为1000元的申购起点,几乎算不上有进入的门槛限制。提高收益率以留住存款客户,是商业银行竞相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原始动机。但是,独特机制决定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天然优势。
文章指出,在免费、免税的基础上,货币市场基金的加息加利和月月复利,是人民币理财产品根本难望项背的;鸸驹诨醣沂谐』鸷凸善毙突鹬浼苌枇俗杂勺坏耐ǖ,便于投资者适时把握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获利机会。
文章援引银河银富货币市场基金经理索峰的话说,人民币理财产品对货币市场基金构成竞争压力的担心不无道理,但短期内将看不到这种影响。(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