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7日电 据中国保监会网站消息,1月7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5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保险业2004年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吴定富指出,去年以来,国有保险公司继续巩固和发展股份制改革的成果,推进人力资源改革,强化以利润为导向的业绩考核,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切实在转换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同时,平安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集团形式在境外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中华联合的股份制改革方案也获得了国务院批准,目前正在抓紧实施。效益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规范经营和理性竞争逐步成为行业共识。保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三批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8项。改革完善保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将部分保险产品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简化审批备案程序。允许保险公司根据不同风险因素调整车险费率,逐步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推进寿险条款通俗化,使保险产品更加贴近群众,通俗易懂。
吴定富认为,去年以来,保险业的结构调整也初见成效。寿险产品结构得到改善,期缴业务增长较快,各公司更加重视发展期缴业务,个险业务基本上以期缴为主;银行保险产品逐步转型;风险保障型产品发展加快四是业务品质得到提升;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明显增加,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产险市场集中度有较大幅度下降,资金运用的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吴定富指出,去年促进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了新的突破,一是保险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批准设立第一家农业保险公司、第一家健康保险公司、第一家养老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取得新的进展。经国务院同意,批准设立第一家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保险经营的组织形式有了新的突破。同时,完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准入机制,鼓励内控健全、依法合规经营、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发展分支机构。二是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进一步拓宽,与证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允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债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向商业银行办理协议存款。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为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分散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创造了条件。三是保险公司融资渠道增加,出台《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券,为解决保险业快速发展中的增资压力,改善偿付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吴定富说,去年以来,保监会把风险防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坚持以公司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努力构筑保险业风险防范的五道防线。强化内控管理。引导保险公司加强信息技术在风险管理和内控方面的应用,推进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全国集中,减少管理层级,规范内部运作。出台了《保险机构开业信息化建设验收指引》,提出了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出台了《保险统计管理暂行规定》,启用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实现监管部门与保险公司的网络对接。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出台了《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更为审慎和规范的责任准备金提取标准;出台了5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提高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季度报告制度和专业化的财务分析制度;对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发出监管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偿付能力监管的约束力明显增强,行业总体偿付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严厉打击“地下保单”,加强与港澳保险监管部门合作,与公安部门联合采取措施,有效遏制了“地下保单”的蔓延趋势。规范车贷险业务,建立定期报告制度,督促保险公司加大催收力度,积极化解车贷险风险。加强资金运用监管,相继出台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和《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指导各公司健全资金运用风险控制体系。强化保险资金的集中统一运用,引入保险资金托管制度,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针对保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隐患,组织专项检查,并通过多种方式对保险公司进行投资风险提示。建立健全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出台了《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对保险保障基金实行集中管理,初步建立起保险业的风险自救机制,增强依靠行业自身力量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