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0日电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有关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从去年起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出现的“民工荒”,并不像人们起初设想的那样,只是种季节性现象,它历时近一年,目前仍没有缓解的迹象。
《人民日报》今日发表经济评论文章称,“民工荒”对于用人企业当然不是件好事。不过,换一个角度看,“民工荒”的出现也有其积极意义。
文章中写到,招工困难,企业首先应当反问一下自己:给出的工资是不是太低了?有没有拖欠薪水?是否坚持了8小时工作制?给职工上保险了吗?有的地方,10多年来民工的平均月工资只涨了68元,企业仍然不愿提高工资,实在是没有理由抱怨招工难。虽然中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农村还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但企业不能因此就认为劳动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劳动者对低薪的承受力不是无限的,当他们感到在某地打工工资太低、太辛苦、“得不偿失”时,自然会另寻出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看“民工荒”,也许是件好事,有可能成为农民工的筹码,使企业不得不考虑通过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环境来吸引足够的劳动力,从而避免就业向下竞争。
“民工荒”也给长期以来津津乐道于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企业及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劳动力太便宜,通过压低工资就可能获取低成本优势,往往会使企业忽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忽视对员工的培养。短时期内,这种状况可能不会造成什幺负面影响,但长此以往,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低水平徘徊,必将深远地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认为只有劳动力成本低才会对外来投资者有吸引力的认识也是片面的。如果这样的话,当其它地方有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时,外来投资就会毫不犹豫地转移,没有准备的企业将陷入更大的困境。
文章指出,“民工荒”的发生,或许可以迫使企业不再仅仅依赖低廉的劳动力获利,而是去想方设法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懊窆せ摹币不崽嵝涯切┒嗄昀赐ü沟凸ぷ驶竦镁媒峡煸龀さ牡胤阶湓龀し绞。(白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