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一道绚丽的轨迹如流星般划过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空,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迎着初升的太阳,顺利着陆。
在飞船着陆区上空的直升机内,一位将军盯着舱内的信标机,果断下达“空中搜索开始”的命令,他就是中国载人航天着陆场系统总指挥夏长法。
2001年元旦,对于夏长法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他来到茫茫荒漠,建造中国载人航天回收的“硅谷”。时值“神舟”二号飞船整装待发前夕,这是我国第一艘无人正样飞船,对着陆场系统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飞船理论落区20400平方公里,在这么大的面积上搜寻返回舱谈何容易。首要的是制定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着陆场组织实施规范。进入场区的第一天晚上,夏长法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打开台灯不断翻看各种资料……不知历经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中国载人航天主着陆场组织实施规范》、《主着陆场回收指挥程序》、《主着陆场搜索回收组织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技术操作文档从他的大脑中酝酿成形。
为了证明这些方案的可行性,他白天带着大家搞演练,晚上就在宿舍对方案、资料进行整理、修改、演算和论证。
在试验场区,他对各个岗位要求之严是出了名的。他说:“对于这项伟大的事业,撞大运的事,一次也来不得�!�2000年11月,他带着搜救部队在雪原驰骋整整1个月,虽完成了“神舟”二号的回收任务,却高兴不起来。
从场区回来后,他陷入深深的思考:地面搜索分队虽然装备精良,但体积庞大、机动性能差,与搜救载人飞船所要求的时效性还相差很远。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他在落区的地图上画了又画,算了又算,重新调整了回收方案,把空中4架直升机作为第一搜救力量,在空中准确定位返回舱目标后,地面搜索分队再行动。形成了“以空中为主,地面为辅”的崭新搜救模式,大大提高了飞船搜救回收的效率。
2000年到2003年短短4年里,在夏长法的带领下,以直升机和特种车辆为主的搜救部队,能采用多种通信手段,借助各类卫星系统,可实时完成任务中的指挥调度、话音和图像传输及监视显示任务。
几年来,已在草原上征战了数次的夏长法,行程两万多公里。这次航天员顺利归来,更加激励他不断向新的高度发起冲击。(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