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11月21日至2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了友好访问。在访问取得的诸多成果中,经贸合作无疑是重头戏。
区域经济合作力度呈加大趋势
近年来,世界经济关系呈现出一个新趋势:全球化进程受阻,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今年7月,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搁浅,虽然目前各方都在呼吁重启这一谈判,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结构性的问题有待解决。在此情况下,双边经济合作机制便显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巴自由贸易协议即是产生于这一背景下。这个协议的签署,意义是多方面的。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的,它不仅有利于拓展两国经贸合作领域,而且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巴全天候友谊,为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添更加丰富的内涵。显然,这样的结果对于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具有示范作用。
中印经贸合作有待升级
相对于中巴,中印之间的经贸合作空间无疑更为广阔。中巴去年的贸易额为42亿美元,而中印却达187亿美元,考虑到这个数额是在受限于诸多政治因素的情况下取得的,中印之间经贸往来的空间其实远不止于此。毫无疑问,如果中印能够像中巴那样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以两个正在迅速崛起、人口总量达24亿之巨、且经济互补性很强的大国的发展规模和前景,其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
其实,在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前夕,关于中印之间是否会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猜测一直在流传。现在看来,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进程还任重道远。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对待这一协议的态度还有所保留,它既担心放开投资会增加中国对印度的“渗透”与“控制”,也担心自由贸易会使中国商品的竞争优势大幅挤占印度的产业空间。结果是,虽然目前两国仍在进行贸易谈判,但其直接目标并不是建立自贸区,而是进行“区域贸易安排可行性研究”。
勿庸讳言,中印之间一旦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中国的轻工产品会大量占领印度市场,印度的软件产业也会对信息产业造成显著冲击。但是,一则自贸协议的安排是分阶段进行的,这将给双方迎接挑战留下缓冲期,此次签署的中巴自由贸易协议就分两个阶段进行;二则,在全球化大趋势势不可挡的情况下,如果总想通过关税壁垒逃避竞争,不但很难坚持下去,而且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中印巴合作是支撑南亚和平的三根柱
其实,经贸关系固然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反过来,经贸关系的加强也会对政治关系产生正面效应。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对国家间政治关系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这在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都有突出的体现。因此,如果说中巴自由贸易协议得益于双方的政治关系的话,那么,中印完全可以通过提高经济上相互依赖的程度,增强政治上的互信,带动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必讳言中巴关系对于中印关系的复杂意义。一位印度学者曾对中国记者说,中巴关系对于中印关系的影响不亚于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争议。不过,应当看到,一是中国在南亚问题上一直致力于促进印巴的和解与信任,此次胡锦涛主席再次重申,中国将在印巴关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在南亚地区不谋求私利;二是如果中印能提高经贸合作的等级,那么在中巴关系已经是“全天候”的情况下,就可以借助中国的中介作用,实现与巴基斯坦的间接良性互动。如此一来,中印巴之间的三对关系,就会成为支撑南亚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三根柱子,其意义无疑是战略性的。
这样的设想是有相当的事实依据的。从地理上看,中国西部城市与南亚港口的距离要比离中国东部港口近得多。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几年前就已确定的情况下,如果中印巴能够建立“中国西部-南亚贸易长廊”,前者就等于多了一个近距离的出?,后者则平添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巨大纵深腹地。如此一来,南亚的区位优势就与中国西部的发展优势结合在一起,其意义无疑对于该地区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旦这个被誉为“喜马拉雅经济圈”的经济合作地带形成,不仅对于本地区,对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南亚目前存在着的许多问题,比如部族冲突、恐怖势力甚至克什米尔问题,都与该地区的贫穷和封闭有关。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良好的经济发展有助于人们把冲突能量转化为对财富的追求。当然,这样美好的愿景能否实现,还有赖于各国政治家的胸怀、气魄和胆略。
(摘自香港《文汇报》,有删节;作者:余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