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5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林晓玲在四川地震发生后曾赴灾区前线采访,面对身边人的问候“辛苦吧?”,林晓玲写到:不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的地震灾区的民众,因为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辛苦”,而是顽强和勇气。
以下是该文摘要:
四川什邡市红白镇上一名75岁农民老婆婆如今住在一个用两根长木棍撑起的“帐篷”里。
我们上前和她打交道时,她正坐在小凳子上削菜。探悉我们的“来历”后,她皱皱的脸庞又惊又喜,一手握着小刀片,另一手拍了我肩膀几下,用浓浓的四川口音说了一串话,我听懂她说:“谢谢你们来到我们这里,辛苦你们了!”
新加坡民防部队撤队当天,搬出一些自备的干粮,原本准备送到当地的救灾指挥部。正巧,几名老乡路过,民防决定转把食物留给他们。于是,他们纷纷把食物装进背后的竹箩,或扛在肩上。
和我身材相等的唐传蓉用一个超大透明塑料袋装了10公斤的白米和几十个罐头,弯着腰,背回家。我们一路跟上,她说她原本在附近的水泥厂工作,但水泥厂垮了,她的工作也丢了。她知道我们是新加坡人后,除了道谢,还说:“你们真是辛苦!”
小学老师钟贤述在民防部队的帮助下,寻获姐姐的尸体,将她入土为安。他很感激新加坡的搜救队,也觉得我们这些随行的记者“很辛苦!
回国后,妈妈劈头就问:“一定很辛苦吧?”上司和同事也如是问。
辛苦的定义是什么?是连日睡帐篷、三天不冲凉洗头、每餐吃饼干喝开水、每天忙着采访写稿吗?
如果这是辛苦,简直是滥用了这个字眼。
在四川逗留了一个星期,回国当天早上和同事在酒店吃早餐,谈到这次汶川大地震新闻采访应该如何“收场”。
就如地震灾民逐渐步入重建家园阶段,新闻报道也分阶段。地震新闻“高峰期”,连续几天上头版,版位也很大方。下来,同事咏红说,地震的新闻报道减少了,原本留给地震新闻的版面,逐渐被其它“新”闻取代。
我们在前线的采访告一段落,回到新加坡,回到舒适的生活环境,恢复每天的新闻工作流程,但灾民仍活在当下,他们怎么都回不到两个星期前的生活。
老婆婆是否下来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得睡在简陋的“帐篷”里?唐传蓉囤积的粮食吃完时,她是否已找到新工作挣钱、重新盖房屋?钟贤述痛失了姐姐,肯定一辈子都会惦念着她吧?
虽然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辛苦,但却不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他们,因为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辛苦”,而是顽强和勇气。
有时候觉得新闻很残酷,因为新的不断取代旧的,而人们对“旧”闻通常没什么兴趣。现在人人关心的灾民,几个月后,就会被埋在记忆深处。当人们的眼球转向其它新闻时,希望这股顽强和勇气会一直伴随灾民,陪伴他们重建家园。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