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市政第一轮选举三月九日在巴黎进行,至少有五位华人参与市政负责人的竞选,创下历史记录。图为法籍华人陈文雄在参加投票,他将竞选巴黎十三区副区长职位。 中新社发 蔚中 摄
|
中新网3月20日电 随着世界各地选举的进行,华人参政话题也再度成为热点。加拿大《环球时报》3月19日发表文章指出,华人在参政成熟度方面有明显差距,仍是那种被简单的亲和力攻势和廉价的期票可轻易划近的筹码。而填补差距最基础的一步,则是学会说NO,拒绝再当简单的选票筹码。全文摘录如下:
大温市选在即,不论执政党、在野党,都开始为票奔忙,华人参政话题也再度成为热点。仅从数据和表面看,近年来华人投票率呈上升态势,而上届市选19名华裔参选的纪录,本届极可能再度被打破,即使非华裔候选人,在竞选时也十分热心于拉华人选票,亲善、公关、许愿,不一而足,乍看起来,华人参政的势头颇为热闹生猛。
但热闹背后的实情却让人乐观不起来:不少华人投票还是看人、看势不看质,停留在看脸、听音、算小帐的低层面上。造势会上几张未必兑现的期票,某个政党推出的一两张黄色面孔,甚至非华裔政治家努力练就的几句国、粤语拜年话,就能感动得许多华裔选民向他们投下自己宝贵的一票,而并不去认真辨别这些政治家所代表群体和阶层、真正的政治主张和诉求,更不会认真思考他们所说的那些话,所许下的那些期票,有哪些是可能兑现的,哪些是无法兑现的;哪些是代表其所属政党的,哪些只不过是代表政治家个人的,等到政治家如愿当选,期票兑现遥遥无期,失望之余,暗骂几句,3年之后再换另一个政治家去感动,去投票。
还有些华人选民、甚至某些有头有脸的人士,把选举当作生意交换,政党政治当作联谊会活动看待,哪个党、哪个政客提出的许诺能给自己带来真金白银(比如不动产升值),就忙不迭表示支持,而忽略了这些蝇头小利枝梢末节的背后,可能是于自身长远而言更为不利的完整政治纲领,结果平白无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大温地区华裔选民比例不小,列治文、温哥华均超过3成,其他各市也有2成、1成不等,虽还达不到多数地位,却也是举足轻重的砝码。苏秦当年评述战国七雄中韩国地位时曾道“韩地虽轻,得韩者重”,大温华人选民恰就处在这个“得韩者重”的地位上,正因如此,每逢选举,各政党都会不遗余力大打华人牌,千方百计吸纳华人选票,上届市选苏利文的获胜,更会在本届引起高度示范效应。
然而韩就是韩,就是七雄中的弱国、小国;华裔在大温虽然人数不少,但不论人口比例或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仍是少数族群,大温各市的参选政党、社团不论背景如何、政纲怎样,更多地代表多数族群,而不可能更多地照顾华人社区利益是势在必然的,这与其推出参选的候选人是否华裔、会否国语粤语关系不大。道理很简单,只要华人选民参政投票仍存在盲目性、条件反射性,仍是那种被简单的亲和力攻势和廉价的期票可轻易划近的筹码,这种选时热络选后冷淡的“拜年式”促选,就很难在华人社区杜绝。
那么作为少数族裔的华人选民就真的只能作筹码么?当然不是。现在的情形是,华人选民只善于说YES,在几个争相献媚的候选人中圈一个顺眼的,而不善于说NO,即通过认真研读候选人及其所代表政党的背景、纲领、参选诉求,否决那些不能代表自身利益的政党、候选人,或更进一步,对某个政党、某个候选人的某些政纲、诉求提出符合本社区、本阶层利益的修改,并持续关注,长期监督,惟如此,竞选期票才不会变成选后跳票,政党、政治家对华人社区的关注,也才不会仅仅局限于选举,甚至仅仅局限于选前。
华人虽少,却并非不能通过说NO争取本社区更多利益、更多关注:就整个联邦而言,魁北克法裔仅占总人口27%,这一比例低于华裔在列治文、温哥华的人口比率,但谁能忽视这一少数族裔的诉求?两相对照,华人在参政成熟度方面差距明显,急起直追,刻不容缓,而填补差距最基础的一步,则理应是学会说NO,拒绝再当简单的选票筹码。(陶短房)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