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3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圣地亚哥中华会馆前主席徐惠宝家中,精心保存着一具百余年历史的铁熨斗。这是当地老侨谭氏家族后人送给她的纪念品,也是反映早年华人洗衣业的珍贵文物。
手工洗衣业与餐饮业曾是华裔先民在美国艰苦打拼的象征。据史料记载,在百余年前的北美洲各地华埠,开一家小规模的洗衣店只要投资75美元。初来乍到的华人只要购置一个烘炉、一只大木盆、几把铁熨斗,再租一处后院宽敞、能晾干衣服的房子,就可以挂牌做生意。
这种不要求通晓英语、又不需要特殊技能的行业,曾经养活数不清的华裔新移民。1853年《纽约画报》的一幅素描插图上,可以看到当年洗衣店运作的概貌:左侧的男人正在熨烫洗好的衣服,中间的一人正在缝补衣服上稍有破损之处,右侧的一人显然是“跑街”的学徒,正准备将洗好的衣服送回顾客手中。
手工洗衣利润低微,华人为赚钱养家,就必须不分昼夜拼命洗、晾、浆、熨。通常洗衣工场与卧室仅一墙之隔,年幼的第二代就在热气蒸腾、皂水长流的环境中成长,课余还要帮忙折叠衣服、打扫卫生。
但以此谋生的华人,还是不能被当时种族主义甚嚣尘上的主流社会接受。凡有华人聚居的州、市,都曾制订针对华人洗衣业的法规,以征收苛捐杂税、多方设限等手段排挤。1925年,一位结束留学美国准备搭船返乡的中国学生,怀着悲愤心情写下日后广为传诵的《洗衣歌》。这位青年就是中国文豪闻一多(1899-1946)。
“年去年来一滴思乡的泪,半夜三更一盏洗衣的灯”,闻一多的诗句反映先民生活的艰困,也激励着莘莘学子发愤攻读,提升华人社会地位。当年纽约华人洗衣业联合会(简称“衣联”)的英文秘书、老侨子弟唐明照就是这样一位有志青年,他后来投身中国外交界,最终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珍藏百年铁熨斗的女律师徐惠宝表示,她要让老一辈的创业史代代相传。在她开办的“圣地亚哥中文学校”,学童们都见过这具熨斗与其它先侨遗物,对这些遗物背后的故事都不陌生。(李大明)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