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5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25日刊出署名文章说,民进党处理族群议题的经验与记录,是否可以在该党主席蔡英文的温和形象与恳切发言下开始扭转,令人担心。就此而言,蔡英文其实拥有最有利与最不利的起点。作为一个原本超脱于对抗语言与族群泥淖的民进党人,蔡英文的诚恳原本可以得到许多民众的信任与期待,可是蔡英文是否可以有能力与魄力将民进党拉离族群泥淖呢?
文章摘录如下: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日前在报纸撰文指出,台湾社会必须把“本土”重新诠释为一个包容性的观念,让这个社会新旧移民能不分族群共享“本土”,如此才能以新的“本土观”来凝聚台湾。
回顾历史,民进党对族群问题从来不乏进步的语汇与善良的意愿,但一遇到选举就会变色。二○○四年三•一九之后,社会对立严重,当年民进党在九月二十七日的临时全代会,通过“族群多元、‘国家’一体”决议文,随后游锡堃“内阁”并举行族群与文化发展会议,希望从政策上落实该决议文之精神。
平心而论,决议文具有强调和解、宽容多元的进步色彩,以跨“部会”层级来推动也可见用心,但这些努力却逐渐消失在党内权力竞逐之中。遗憾的是,当时的主要推动者陈水扁与游锡堃,却也是后来使用排他性“本土”语言来争取政治支持的主要人物,他们更进一步操控党内选举机制与对抗逻辑,影响所及是对于党内具温和形象的政治人物(如“十一寇”)的猎杀与驱逐,并且成为民进党选举大败的原因之一。
民进党处理族群议题的经验与记录是否可以在蔡英文主席的温和形象与恳切发言下开始扭转,令人担心。就此而言,蔡英文主席其实拥有最有利与最不利的起点。作为一个原本超脱于对抗语言与族群泥淖的民进党人,蔡英文的诚恳原本可以得到许多民众的信任与期待,可是蔡英文是否可以有能力与魄力将民进党拉离族群泥淖呢?
以郭冠英事件为例,部分绿营成员在大安区“立委”补选的助选言论,就有把个案扩大为族群指控的倾向。此时,蔡英文此次的发言或许是民进党重新开始的契机,希望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本土观”可以让民进党不仅提供公共政策,也提出适当的候选人。
然而省籍情结的消除并不只在于政治与政策的层面。此次郭冠英事件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应,正因为它触及了歧视与忠诚这两条底线。长期以来,在国民党治下,外省人的职业有一定的集中特性,某些制度设计也会对不同族群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制性。如今,不同族群之间的社会关系尚称平和,但是每一涉及选举冲突、身份认同争议,却仍然会引起群体之间的对立与不信任,甚至出现污名化与刻板印象的攻击。
社会和解工程不单只在于政治对立的消除,更希望透过包容与对话,让我们有机会回到每一个人形成认同根源的经验与情感。因此我们应该试着采取常民观点,尝试纳入被排除的叙事与记忆,呈现人的情感与认同,而不是采取先验的质疑与道德批判,或是借由媒体等力量来压制其他人。
正如目前许多有关一九四九迁台六十周年的讨论与回忆,如果我们可以连结个人与历史、结构的关系,进一步反省战争与冲突,如此方有助于建立“互为主体性”和更具包容性的社会。这些细微悠远的工作,不能只期待个别政治人物的善意发言,而应回到每一位民众身上。(黄洛斐)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