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放50年来,西藏自治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和实施了10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自主权利;50年来,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西藏的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50年来,西藏不断延伸着的幸福之路,拉近了世界与西藏的距离。 从无到有,从农奴制到现代化社会,50年辉煌岁月筑建今日西藏传统与现在共存,时间和空间魔幻交织的美丽家园。 中新社发 扎西朗杰 摄
中新网2月17日电 中国政府近日组织多家外国媒体进入西藏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采访,其间,走访了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新加坡《联合早报》16日刊文,通过记者亲眼见闻,讲述了西藏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文摘录如下:
“我8岁就开始替领主工作,虽然年纪太小做不了什么,但是因为有明确规定农奴8岁就要工作,如果我不肯去,爸爸就会把我背到工作的地方。我们每天清晨干到天黑,一天粮食只有半斤糌粑,几乎天天挨打!
在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的克松村里,66岁的索朗顿珠通过翻译向记者叙述他记忆中的西藏农奴生活。
1959年西藏 “叛乱”失败后,达赖喇嘛与传统贵族穿越边境逃到印度,原属克松庄园的农奴分了田地,按照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形式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索朗顿珠本人在1966年加入共产党,后来做到村支书,如今家中有耕地与牛羊,生活不算富裕却也自足。
克松村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当局将此地列为采访重点,以让外媒亲眼见识改革为西藏老百姓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克松,记者眼中所见是村容干净整齐。山南地区当年曾是达赖喇嘛武装部队的根据地,但村内的气氛平静。
本村有210户人家,830居民,面对突然出现的一大群陌生人他们没有显露奇怪的神情,大人小孩正常地进行各种活动。
一个农舍院子里,十几个少年正练习舞蹈,听他们说是在为3月28日的庆;疃谧急。据说当天村委会还会组织14个小孩演奏藏族传统六弦琴,四五十个老人将自发组织跳“果卓舞”(藏族自娱性的圆圈舞)。
上了年纪者对于1959年前后的生活变化仍有深刻体会。62岁的白马云丹受访时说,他受到的最大福祉,是1960年13岁的他终于能够上学。白马云丹说:“没有民主改革就不能上学了! 让他遗憾的是,父母未能活到今天,不能看到家人现在的生活。
在农舍里,当记者趋前与围观排舞的年轻人谈话时,25岁的仁增从一群推三阻四的同伴中站出来。仁增的奶奶当过农奴,他从奶奶叙述中领悟到的今昔差别,主要集中在物质条件方面。他说:“(过去)生活就是穷,吃不饱,穿不暖! 他认真想了想,又补充说:“到外面打工也不方便!
仁增现在村外给人开卡车,每月收入1600至1700元(人民币,下同),老板还供应三餐。在人均年纯收入6380元的村子里,他这份工资不算低,足够他生活与交女朋友。从这角度看,仁增将“打工不方便”视为封建农奴制的重要坏处,让人感觉是发自肺腑。
被列入外媒采访点的,包括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拉萨市集、火车站、藏医院、农牧藏民安居工程、西藏社科院、藏族民营企业、还有被誉为藏文化摇篮的山南地区等。
不可否认,展示西藏“翻天覆地”变化时,中国政府确实拿得出一批成绩:老农奴命运的巨变、拉萨市与山南市区现代化市容、藏区农牧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是例证。
官方提呈数据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西藏自治区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65倍,人均寿命从35.5岁提高到67岁。目前,西藏小学生入学率达到98.5%,电话与手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55部。近几年里,藏区农牧民实现每年双位数的收入增长。
对于海外“藏独”组织与“藏独”同情者指汉人“破坏西藏文化”、“剥夺藏人信仰自由”的指控,政府官员回击说,藏族学生接受的都是双语教育,中央每年都拨巨款维修西藏的寺庙,西藏现在有1700多寺庙、46000多僧尼,“完全能够满足藏族群众的宗教需要”。
第三次参加官方组织的入藏采访团,记者发现相较于过去,本次采访的开放程度有明显提高。 在经历了去年3•14骚乱后西方媒体群起攻之的震撼经验后,官员较能接受个别记者脱队行动的要求,面对外媒负面报道时也显得坦然,甚至是坦荡。
拉萨市的旅游业还无法从骚乱的重创中复原,但是在政府强力投资的带动下,去年仍有14.8%的经济增长率;在另一方面,正如国际分析家所言,闹事者的空隙不大。(韩咏红)
【关于我们】-【 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