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五日,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香港出席一项慈善活动时表示,全球金融海啸影响深远,但与九七年金融风暴相比,香港经济复元速度会较快。 中新社发 武仲林 摄
|
十月二十五日,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香港出席一项慈善活动时表示,全球金融海啸影响深远,但与九七年金融风暴相比,香港经济复元速度会较快。 中新社发 武仲林 摄
|
中新网11月7日电《香港商报》11月7日发表该报评论员青峰撰写的商报时评《世界在变 港经济如何应变?》指出,香港一向奉行“积极不干预”、“小政府,大市场”的理念,但在市场“无形之手”失效的非常时期,就需政府“有形之手”适度合理地干预。曾荫权特首上月就曾表示,政府干预市场不应被视为“大逆不道”,又指市场并非万能,政府在必要时亦要出手干预,使市场回复冷静及稳定。这反映出港府顺应潮流,已有灵活调整。其实,套邓小平的“猫论”,就是“不管干预不干预,能搞好经济的就是好干预”。只要实事求是,就不怕变。
商报时评原文摘录如下:
奥巴马以“CHANGE”为号召,赢得美国总统宝座!癈HANGE”一时也成为国际风行的潮流用语。的确,经过“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世界各地都在求变,尤其经济领域上的变革更是当务之急。作为一个面向世界、饱受金融海啸冲击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不是也要变?如何变呢?
首先,“重中之重”的金融领域要变。金融海啸暴露了香港存在某些金融监管问题,例如银行过往大量推销高风险的衍生工具,甚至无视相关规范,一旦“爆煲”,即衍生无穷问题,至今仍没完没了的“雷曼迷债”事件就是一大教训,故改革金融监管刻不容缓。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资金运营商,面对金融海啸,为求自保,选择紧急“闩水喉”,从而令企业财困恶化,打击实体经济,政府却爱莫能助,这反映出旧的金融体制和机制难以应对突发的重大;,也有待革新完善。
其次,经济根基产业结构要变。香港的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贸易物流、旅游消费、地产建筑等“四大支柱”。一直有批评指这个结构单一、脆弱。新成立的经济机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除表示会加强对“四大支柱”的支持外,亦会寻找新机遇。但愿各方努力,发掘和培育更多新的产业,比如创意文化产业、创新科技产业等,建构一个更健康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
第三,区域经济策略要变,经济融合进程必须加快。香港经济不能单打独斗,融入珠三角是必由之路。经过几番曲折,社会对此已经达成共识。但因种种原因,区域经济融合进程并不令人满意。面对空前挑战,香港必须积极主动,调整策略,促进港粤经济融合,寻求双赢。特别是众所瞩目的河套开发、港珠澳大桥等跨境项目,更应成为优先推进项目,从而打造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珠三角都会区。
第四,政府的经济管治理念也不能一成不变。一场金融海啸,令自由经济学泰斗佛利民备受批评,前美国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公开认错,凸显出过度放任不合时宜。各地政府已纷纷改弦易辙,适当加强监管和干预。香港一向奉行“积极不干预”、“小政府,大市场”的理念,但在市场“无形之手”失效的非常时期,就需政府“有形之手”适度合理地干预。曾荫权特首上月就曾表示,政府干预市场不应被视为“大逆不道”,又指市场并非万能,政府在必要时亦要出手干预,使市场回复冷静及稳定。这反映出港府顺应潮流,已有灵活调整。其实,套邓小平的“猫论”,就是“不管干预不干预,能搞好经济的就是好干预”。只要实事求是,就不怕变。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