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写一篇评论员文章,讲清楚这个问题,由《人民日报》转载!笔比沃泄仓醒胱苁榧呛,对时任中国青年报社社长佘世光叮嘱道。
几天后,也就是1983年11月17日,“这个问题”以本报评论员文章《污染须清除,生活要美化》的形式,刊登在《中国青年报》1版显著位置,当天的《人民日报》也在4版加框刊登。
这个需要由中央主要领导人亲自过问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在当时却绝非一个小问题。自从十二届二中全会提出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之后,“在个别地方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志指责女青年烫发、搽雪花膏,干涉青年们穿款式新颖的衣服,不准青年们跳健康的集体舞,甚至对养花也加以非难,并且把这些都说成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当作‘精神污染’的表现来反对。这种把青年美化生活的愿望同精神污染混为一谈的情况虽然很少,但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篇评论员文章,由时任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徐祝庆执笔。整整25年之后,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报人忆及该文出台的前前后后,坦言当时清除精神污染扩大化绝非“个别地方”,也并不“很少”。
虽然发表在报面上的文章显得克制而有分寸,但徐祝庆深知,清除精神污染的领域和范围在当时已经扩大到十分荒唐的地步:《马克思传》内页因有马克思夫人燕妮袒露肩膀和颈胸的传统欧洲装束的照片,而被视作“黄色书籍”没收;《瞭望》周刊封面,因刊登获得世界冠军的女子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而被某些地方当作“黄色照片”加以收缴;有的地方查出一岁小孩不穿衣服的照片,也被定性为“淫秽照片”;战士随身带着对象的照片,便受到严厉指责;有的大城市党政机关,不准留烫发和披肩发的女同志进大门;许多工厂门口有人站岗,对留长发、穿奇装异服的男女工人一律不准入内。甚至,有些地方组织工人纠察队日夜巡逻,在大街上见到有人穿喇叭裤,上去便剪……
“有人借反对精神污染搞起了运动,突破了思想战线的范围,搞到了其他领域。许多省市的领导都出来‘表态’,给人的感觉是又要来一场运动了!遣皇怯忠肆?’这种气氛当时十分明显!毙熳G旎匾涞。
在这样的形势下,即便是他所服务的《中国青年报》,也只能违心地、连篇累牍地批评起各式各样的“精神污染”来。而在不久前,它还刊登新款服装裁剪图,鼓励青年人穿花衣服,甚至,公开为跳交谊舞的青年人辩护。
一时间,版面上只剩下“高亢嘹亮的健康歌声”,“靡靡之音”失去了藏身之处;“精神污染与精神鸦片”被分析得头头是道;报面上公开批评某刊物“宣扬青年演员的私生活,鼓吹个人奋斗思想,情调很不健康”,并痛陈“一颗子弹只能打中一个人,一本黄色书刊却会打到一批人”,甚至郑重其事地提醒人们“注意存在于科学幻想小说中的精神污染”。报纸还援引当时文化部部长的请求,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文化部改变对抵制精神污染软弱无力的状况。
有一篇记者暗访广州流花宾馆6元门票的音乐茶座报道写得绘声绘色:有些演员演唱一些不健康的曲目,而且台风极不严肃,有的嗲声嗲气,有的昏昏欲睡,哗众取宠。更有甚者,有两位女演员,身穿两旁开口接近胯部的黑旗袍,在若明若暗的转动吊灯下,边唱边大幅度扭摆胯部,故意侧身把大腿露出裙外,卖弄风骚,顿时引起场内大哗。
总之,从1983年10月下旬开始,各大媒体上关于清除精神污染的报道和评论突然多了起来。据《人民日报》当时的一位负责人回忆:由于“精神污染”一词使用骤增,以至于人民日报社排字房的这4个铅字都不够用了。
这便是胡耀邦作出指示的背景。1983年11月中旬的某个晚上,时任中国青年报社社长的佘世光来到胡耀邦住处。谈起社会上种种“清污”乱象,胡耀邦说,我就担心出现这样的事情,把清污搞到群众生活方面去,这就搞偏了,不能把美化生活也搞掉。
根据胡耀邦的谈话精神,佘世光回报社后立即布置撰写评论员文章。11月17日,《污染须清除,生活要美化》见报。文章称:“女青年爱好烫发,年轻人喜欢服装款式新颖,节假日一起跳跳健康的集体舞,等等,同所谓精神污染完全是两回事。青年总是向往美的。这种愿望本身是正当的、积极的……如果在反对精神污染的时候把这些也反掉,那怎么行呢?……我们绝不能一说反对精神污染、加强思想工作,就在青年美化生活的要求上做文章,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青年的裤腿宽窄、鞋跟高低、发型服饰如何上去!
文章直言:“这种不加分析的做法是有害的……它会在人们中混淆是非界限,甚至可能使过去某些‘左’的做法重又出现!
该文是第一个明确地向社会发出的否定信号,以此为标志,被扩大化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及时被叫停。
接下来,《中国青年报》坚定地贯彻起自己评论员文章的主张:11月20日,“星期刊”一版发表图片,并配有醒目的毛笔字标题《青年们翩翩起舞》,报道了北京市西城区邮电分局团委举办的集体舞会。局团委书记说,有人曾担心举办集体舞会会造成精神污染,但“生活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青年,他们的生活应该是美好的,团组织要;ず椭С智嗄甓悦阑畹淖非蟆。
12月31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版整版套红,在《看!祖国前进的步伐》的大标题下,以数据和图例展示了一年来各领域的建设成就。翻过来,二版却是这样一篇文章:《什么是“奇装异服”——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白崇礼》。
“最近,有些地方把穿戴打扮也当作精神污染来反对,斥之为‘奇装异服’。访问白崇礼,就是想听听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1983年的最后一天,中国青年报人和服装设计专家一起,再一次“讲清楚”了“这个问题”,并和读者一起,把“这个问题”抛在了前进的路旁。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