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8日电 年轻的“神七”设计师兵团
——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
载人航天总体研究室
作者:汤明莉
这是一群从事祖国载人航天工作的人们,一群担任祖国“神舟”飞船研制任务的人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载人航天总体研究室——一个梦想升腾的地方,一个汇聚了大江南北英才的地方。在这个温暖的大集体里,有一支年轻的队伍——“神舟”七号飞船总体设计和研制团队,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年轻团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神七”绘制了一幅多彩的“蓝图”,以此为模本,“神七”最终从图纸上走下来,成为了一艘“生命之舟”。
秉承辉煌,再为航天立新碑
1992年1月,伴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方案的敲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研究室随即成立,负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和空间试验室的技术总体工作。研究室下设系统总体、机械总体、仪表与照明、总体电路和三期预研五个工程小组,囊括了航天器系统设计相关的几十个学科和专业。举世瞩目的6艘“神舟”系列飞船就汇集了全室科研人员的众多心血。载人航天工程这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今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第一步,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是研究室近两年的头等大事。
因为主任务的变化,相比神舟六号飞船,神舟七号飞船的技术状态变化达200项之多,技术难度不言而喻。众多的技术状态变化中有两大亮点:首次满载飞行和首次出舱行走。神舟七号飞船将首次实现满载飞行,乘载三名航天员,在轨飞行多天。在轨飞行期间,还将在我国测控覆盖的区域内实现航天员舱外行走,完成我国首次出舱活动飞行任务,突破出舱活动技术,跨越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为下一步空间站的建立奠定技术基础。同时,航天员还将实施在轨释放伴随卫星的任务。
在整个神舟七号飞船研制过程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轨道舱,也就是气闸舱的设计和功能验证工作。神舟六号飞船轨道舱主要承担着航天员生活舱的功能,而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为适应出舱活动任务进行了全新设计,要实现航天员出舱的气闸功能,并兼作航天员工作场所和生活舱。为此,轨道舱配备了复压气瓶、两套舱外航天服、泄复压控制设备和出舱保障控制台等舱载支持设备,负责为航天员出舱活动供电、供气,提供泄复压等保障,同时还提供了睡袋、食品加热、个人生活用品和个人卫生装置等生活设施,可以同时容纳2人工作和休息。
面对众多的技术更改项目,载人航天总体研究室负责神舟七号飞船总体设计工作的年轻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为了出色完成神舟七号飞船飞行试验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相关的科研人员发扬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传承着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放弃了与家人欢聚的时间,默默承受着工作的压力。他们牢记着“成功发射、正常运行、顺利出舱、安全返回”的神圣使命,以祖国利益至高无上为最高行动准则,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卓越团队打造一流工程
团队造就个人,个人成就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把各种人才聚合在一起。
载人航天总体室里参与神舟七号飞船研制的团队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一个卓越的团队,一个以实现祖国航天事业巨大腾飞为信仰的团队。在这支团队内部,大家用生命书写着这样的价值理念,以祖国利益至上、同舟共济的“神舟”文化,成为饯行工作的“精神指南”。
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航天人,大家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北国寒冬到南国炎夏,从大漠风沙到瀚海惊涛,到处都有他们辛劳的足迹和不懈奋斗的汗水。曾几何时,当你夜深时走过航天城科研主楼时,多少间亮着灯光的办公室,这支勤劳的团队依然在战斗。他们为人子女,他们为人父母,他们也有温馨的家庭,他们也渴望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他们更懂得,祖国的利益重于一切,既然选择了这份崇高的事业,就必须承受所必需付出的。
朱光辰,神舟七号飞船技术负责人。他有一句话让人记忆深刻:只有人等事,没有事等人。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航天工作的特点,也反映了他个人的工作作风!吧衿摺毖兄乒ぷ髦酰罅康募际醣ǜ娑夹枰险嬲遄,负责审核工作的他,俨然做起了校对的角色,逐字逐句检查,力争做到万无一失。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所承受的压力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则把这种压力变成工作的动力。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依然在忙碌,一整天的电测工作结束后,他还要继续做整船状态的处理工作。作为一个负责人,他非常体恤下属,在很多测试工作中,他经常把大家的测试工作安排在白天,能让大多数人腾出时间休息;到了吃饭时间,他也总是让大家先去吃,自己依然坚守岗位。当问及是否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法顾及家庭的时候,他笑笑说:“这个不只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每一个研制人员都是如此,大家留给工作的时间都比给家人的要多,但是你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必须把它干好!
自古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俞进,室里的第一位女飞船工程师。飞船工程师的角色就是模拟航天员。作为一名女飞船工程师,她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如何能顺利的完成进出舱工作。因为测试需要,返回舱侧壁和大底处于拉开状态,舱内进出舱门的脚踏板与座椅的距离加大,而俞进个头小,因此进出都很费劲,刚开始经常磕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对此,她没有怨言,并坚持锻炼来增强上肢力量。飞船工程师的工作相比其它岗位要艰苦很多,由于舱内操作条件有限,有时不得不蜷在座椅内或站在临时搭建的板上,测试在舱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不能上洗手间就得一直憋着,直到任务结束。有时她干脆就一整天都不喝水。女人天生顾家,可是选择了航天这份事业,一切都为之改变,今年年初,她的小孩生了一场大病,还没来得及细细照顾孩子康复,丈夫又患肾结石住院,无暇顾及的她只有满怀愧疚的把本应妻子承担的责任交给公婆。
贾世锦,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神舟七号飞船最大的技术状态变化就是为支持舱外活动进行气闸舱设计,以及满载航天员的技术状态,而最大的难点在于采用如此新的技术还要保证飞行任务的成功。为此,神舟七号飞船需要进行大量的地面试验验证工作,这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贾世锦的肩上。为了保证神舟七号的成功,贾世锦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从系统功能、模式进行分析,确立了89项地面验证试验,并亲自参与了轨道舱泄复压试验、人船服试验,面对这些国内第一次进行的试验,贾世锦经常工作到深夜,在出现问题时,积极提出解决方案,保证了试验的成功,达到了方案验证目的。
于潇,总体技术状态控制负责人。神舟七号飞船设备多达几百台,技术状态变化大,这需要对整船的技术状态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飞船研制的顺利进行。作为第一次参与整船研制工作的于潇承担起这项既重要又烦琐的工作。为了控制好状态,于潇总是深入现场,向总装工艺、师傅们了解实际情况,并将最新的结果记录下来,以便随时掌握最新状态。另外,于潇还负责“神舟七号”正常飞行程序的设计。为保证设计的正确性,他多次向老同志进行请教,并反反复复复核程序,保证设计的正确性。整船模飞结果出来后,他第一个关心测试结果,当结果显示程序完全正确时,他开心地笑了。
张大鹏是飞船系统总体负责人, 主要负责神舟七号飞船技术流程控制和技术状态控制等工作。刚刚30出头的他,却已经参与过“神舟”六艘飞船的多项研制工作。虚心的他经常向老专家们请教问题,工作中从不武断,出现问题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做决定,对待工作的谨慎细致令很多人佩服。废寝忘食是家常便饭,为了一份报告的完成,吃住在单位已是常事。张大鹏是个热心肠,新来的同事有什么难题,他总是主动去帮助解决。然而,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他却在妻子怀孕期间很少能抽出时间陪她检查,哪怕是因为小生命的出生而请的假期也要在周末补回来。孩子还未满月,他又不得不割舍亲情奔赴发射场。
沈朝阳,总体电路分系统的负责人,大家都亲切的叫他“小沈”。小沈干航天的年头其实一点都不短,是一个已参加工作近10年的老员工了。只因他体型较小为人谦恭随和,大家便习惯了这样称呼他。小沈的口头禅是:细节决定产品成败。电缆接点表核对工作非常繁琐,他反复要求不能追求速度,一定要保证准确性,有时他甚至核对多遍;进行试验时要严格保证双岗;小沈写文件会向很多人征求意见,给别人校对文件的时候非常认真,无论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是叙述上的问题他都不放过;保密工作他时刻没有放松,经常提醒大家涉密物品要放进保密柜,每次进测试大厅之前他都提醒大家不要将禁止带入的物品带入等等。小沈的认真工作带来了丰硕成果,全船几万个接点没有一个错误,获得领导的好评。此外,他还经常热心帮助其他分系统的同志解决问题。
陈晓光2003年来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短短5年的时间,却已经是飞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了,航天员出舱时的话音通信、图像传输工作都由他负责。由他主抓的神舟七号飞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为适应出舱任务,新增设备多,技术状态更改多,需要进行技术攻关的项目多,神舟七号飞船项目组的人都戏称陈晓光为“陈三多”。作为分系统的负责人,陈晓光对分系统的每份报告都认真审阅,技术内容钻研得细致透彻,不但把关严格,还经常为编写者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了做好分系统工作,陈晓光从2006年任务研制开始至今,几乎没有休过完整的周末,每天下班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父亲病逝,他只请了3天假,就又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妻子怀孕,他也没能请一天假陪妻子检查身体;如今孩子还在襁褓之中,还不会叫一声爸爸,他却为了神舟七号飞船任务远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马晓兵,应急救生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应急救生分系统是一个总体性质的分系统,马晓兵除了负责将分系统产品研制质量把好关,还要负责系统总体故障模式与对策的设计工作。由于“神舟七号”新增出舱任务,马晓兵新设计了与出舱活动有关的30种故障模式与对策,并设计了4种应急处置程序,并一一进行验证。在面临出舱航天员及轨道舱泄复压可能对飞船飞行产生干扰时,马晓兵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计算,刻苦研究,确立了干扰源及干扰量级,并与GNC分系统设计人员进行大量的仿真工作,保证飞船控制的正确。
在飞船临近出厂的日子里,所有出厂前的研制工作已完成,但室里参与“神舟七号”研制的队伍并没有丝毫的放松,每个人都在反复思考还有什么没想到的问题。在飞船总师的倡导下,负责飞行程序设计、故障对策设计、总体布局设计、飞船测试的同志和3名作为“模拟航天员”的飞船工程师围坐在一张大会议桌前,将各种技术文件和图纸摊开,像军事演习一样一起进行了一次飞行程序“推演”,各方面人员分别从不同角度通过“推演”寻找在设计中是否还有不协调或没有落实到位的问题,直到大家都放心为止。
在这支队伍里除了经验丰富的中年同志和充满激情的青年同志,还有那些已经退出一线岗位的老专家们。张建、李雨庆、徐焕彦等老一辈航天人,他们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他们为航天事业的每一步飞跃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了“用卓越铸就辉煌,用成功报效祖国”的豪言壮志。现在,他们虽然退出了一线的岗位,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光和亮。老专家们渊博的学识、求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在这个团队里传承。他们在为航天事业而忘我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和人生价值取向,是年轻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源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是对他们豪情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的写照。
严慎细实为“神舟”保驾护航
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的质量文化是“神舟”文化的重要方面。严慎细实则是践行这一质量文化的行为准则。以严格、审慎、细致、扎实的科研作风,确保各行为环节准确无误。实现每个零部件、每道工序的“零缺陷”,才能确保最终产品的“一次成功”。打造巍巍“神舟”的每一步都贯穿着这种优良的工作作风。
神舟七号飞船的主要任务是突破航天员在轨出舱活动技术,飞船的轨道舱作为气闸舱,具备出舱前泄压和返回后复压的功能,航天员由轨道舱实现出舱。系统总体组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轨道舱泄复压方案时,轨道舱的泄压时间作为重要技术指标必须摸透。为此,专门研制了一个试验轨道舱进行泄复压试验。在进行摸底试验时发现,轨道舱泄压时间大大超过了预计值,这个问题立刻得到了高度重视。为了查找问题源头,由系统总体组的贾世锦、于潇等同志牵头,召集了飞船有关分系统人员分析了各种可能性,最终认为:由于轨道舱在作为气闸舱的同时还作为生活舱使用,舱内人体代谢产生的水分、热控材料、航天员食品等在低压条件下挥发出的气体都有可能对泄压过程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为验证这一分析,系统总体组组织进行了专项验证试验,将水、热控材料、罐头、袋装食品等分别放入真空罐进行抽真空试验,终于摸清了泄压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方案。在进行正式泄复压试验时,为真实模拟轨道舱内状态,在舱内装入了水、食品、航天服面料等物品,并用加湿器对舱内进行加湿模拟人体产湿。经过试验验证,轨道舱泄压时间终于达到了预期值,试验获得了成功。
无数铁的事实已经证明:质量意识来自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也正基于此,“神七”研制团队的每位成员都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看成是事关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飞船的防火安全性是经过严格设计的,但以往的设计针对的都是正常大气环境。在出舱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舱内压力在降低,对防火安全是有利的;另一方面舱外服进行大流量冲洗的导致氧浓度在升高,对防火安全是不利的。在这种新的环境条件下飞船是否仍然安全是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边缘学科,基本上没有现成的技术资料可供借鉴。由于整个研究院目前都没有这样的专业,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总体组的设计师们另辟蹊径,请来武警学院消防专业的专家做指导,专门组织了试验进行验证。试验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制造出所需试验环境。以往的防火试验都是在正常大气环境下进行的,没有进行过低压环境下的试验;常规真空试验用的真空罐可以制造出低压环境,但不允许进行燃烧试验。经过大量调研,终于找到了一个进行火箭发动机真空试车的单位,具备试验条件。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点燃试样,由于试验是在低压环境下进行,常规点火源本身的点燃都成了问题,更谈不上点燃试样。经与试验单位反复协调和摸底试验,终于找到了恰当的点火方式,能够满足试验要求。第三个问题是试验的组织,由于这个问题属于边缘学科,试验规模虽不大,但参加单位有好几个,为此由系统总体组制定了详细的试验大纲,明确了试验内容和各单位分工关系。试验现场在远郊区,试验进行了大约一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负责试验的俞进每天往返几十公里,非常辛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得到了各种压力环境下的氧浓度安全曲线,为出舱活动过程中飞船的防火安全性设计提供了依据,有效地保障了航天员的安全和任务的完成。
事关人员安全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为验证出舱活动过程中飞船、舱外航天服、航天员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在研制过程中安排了人-船-服联合试验,这项试验是对飞船轨道舱出舱活动支持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也是我国首次有人参加的真空试验。试验时2名模拟航天员要进入轨道舱,穿上舱外航天服,轨道舱在真空罐内泄压至真空再复压至常态。由于这项试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设计人员对试验方案反复研究,制定了各种故障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救生方案,并组织各参试单位反复演练,确保参试人员的生命安全。按照试验方案,需要2名参试人员在轨道舱内穿舱外航天服完成各项出舱活动相关操作,每套舱外航天服重达一百多公斤,人力根本无法支持,因此负责总装设计的刘晓震、祖家国专门研制了1套舱外航天服悬挂移动装置,并进行了精心安装和调试,参试人员穿着舱外航天服后可通过自身人力移动并做出各种动作。经过系统总体组、机械总体组、总体电路组和仪表照明组的共同努力,试验顺利完成,轨道舱“考试”通过。
上面的几个例子只是“神舟”研制过程中的工程技术人员严格贯彻严、慎、细、实作风的一个缩影。毋庸置疑,正是有着广大研制团队成员的这种优良的作风,才能为“神舟”可以“直挂云帆济沧!北<莼ず健
是的,梦想终究会照进现实,只要坚信付出了心血,只要曾坚韧地拼搏过;赝ィ扛觥吧裰邸比硕蓟嵛罩猩烈娜盒切老;立足现在,每个“神舟”人都在干劲十足地打造一个梦之舟;展望未来,每个“神舟”人都对明日的成功信心百倍!“神舟”人,在拼搏,在追赶,他们愿用心血和热汗,栽植希望的奇葩;用豪情和信念,点燃理想的烈焰;用才华和智慧,编织成才的花环,用无数充满力量的双手托起祖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明天!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