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权威部门的一系列数字表明,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西藏各族人民尤其是藏族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福祉大幅度增加;西藏进入有史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
藏族人口翻了一番多
自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西藏进入了人口(尤其是藏族人口)有史以来最快的增长期。
文献记载显示,西藏人口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都处于负增长。从7世纪到18世纪,藏族人口减少了800万;而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200年间,西藏地区人口又骤降80万。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西藏总人口为114.09万人,到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西藏人口总数为261.63万人,其中藏族人口为241.11万人,比和平解放初期翻了一番多。
2006年底的抽样调查资料表明,西藏人口已达281万人,其中藏族占95%以上。
与此同时,与1951年相比,西藏人口死亡率降低了22.3‰,人均寿命从35.5岁提高到了67岁,并拥有79位百岁老人,成为全国百岁老人最多的省区之一。
与内地不同的是,西藏不在普通藏族群众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西藏对占全区92%的藏族干部职工、农牧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实行不限胎数、优生优育、提高素质的人口政策;其余占总人口8%的藏族公职人员和城镇居民可有间隔地生育两胎。
现有僧尼4.6万人
截至2006年,西藏共有僧尼4.6万多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7%。他们所有的仪式活动和法事都能够正常进行。一批寺庙还被作为国家级或是自治区级文物;さノ桓枇酥氐惚;ぁ
旧西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民主改革的过程中,在废除农奴制的同时也废除了寺院及上层僧侣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制度,不仅使人民群众获得了人身自由,更使广大僧俗人民获得了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寺院僧尼通过民主选举建立民主管理委员会或民主管理小组,自行管理宗教事务,自行开展佛事活动。
西藏的信教群众可以在家里、寺庙、神山或神湖朝拜,也可以自由地转山、转经诵经或参加别的宗教活动。群众在婚丧嫁娶中带有宗教色彩的民俗也会受到完全尊重,各种宗教节日也都能够正常进行。
活佛转世制度也得到了全面恢复。199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认定了噶举派第十七世噶玛巴活佛。1995年,又认定了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如今,一批经过批准认定的转世活佛活跃在西藏各种宗教场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资源最富集的省区之一,西藏拥有大昭寺、布达拉宫、甘丹寺、萨迦寺、扎什伦布寺、昌珠寺等3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さノ弧20年里,国家先后投入20多亿元资金对西藏的历史文物古迹进行有效;。截至今年1月份,总投资3.3亿元的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已累计开工134个子项目,竣工验收129个子项,完成投资2567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77%,工程计划在年内全面竣工。
人均财政支出是全国两倍
2006年,西藏地方财政收入17.27亿元,财政总支出202.29亿元。当年人均财政支出719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数字显示,西藏全区财政自给率不足10%,财政收支不平衡较严重。
自1959年民主改革,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建立了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原有的农牧业、商业也有了长足发展。2006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90.05亿元。
按照中央政府批准的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将在西藏建设180个项目,项目全部完成后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33个,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个,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56个。
6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99.4%
截至2006年底,西藏已有73个县普及了6年义务教育,覆盖人口259.88万人,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9.4%。
西藏过去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和平解放时期,西藏全区文盲率高达95%,入学率只有2%。
目前,除6年义务教育外,西藏49个县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覆盖人口183.5万人,人口覆盖率达到70.5%;64个县脱盲人口覆盖率达到90.4%。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006年的10%以下。
从1985年开始,西藏每年向农牧民家庭的学生提供标准不等的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补助。2006年,西藏共落实教育“三包”补助经费近2.8亿元,惠及24.6万农牧民学生。此外,对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教材和定量作业本的免费供应。
目前,在各项政策的扶持和财政资的保障下,西藏已形成了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全方位的、门类齐全的教育结构。全区义务教育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和普及。
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过程中,西藏的藏语文教学得到了极大发展。目前,在农牧区和城镇大多数小学里,作为主课之一的藏文课实行藏汉文同步教学。在中学里共设藏语授课班102个。从1985年,国家先后在内地20个省市办西藏班(校)并坚持开设藏语文课。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28所学校办有西藏班,其中初中19所,高中7所,师范类院校2所,招收西藏班插生的内地高中达53所,招收西藏班高中毕业生的内地高校达90余所。内地西藏班初中招生累计达3.31万人,先后为西藏培养输送各类建设人才约1.43万人。
自1989年始,西藏大学连续开办初中藏语授课师资班,到2006年,共培养1438名初中藏语文授课教师,并完成了19门藏文教材的编写改写工作。
237万农牧民享受免费医疗标准
截至2006年,国家用于发展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已累计达到18多亿元,每年用于农牧民的医疗补贴超过2000万元。目前,西藏全区共有病床床位7516张,卫生技术人员7912人,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了2.7张和3.0人。
2006年,西藏投入1.86亿元新建乡镇卫生院463个,改扩建县卫生服务中心11个,进一步改善了农牧区基层医疗的硬件基础设施;在农牧区,农牧民只需交纳不少于10元的个人筹资即可享受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需要时可凭证报销60%的医疗花费。
截至2007年,西藏免费医疗标准已提高六次,惠及农牧民人数已达237万。
在农牧区推行的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不仅保证了农牧民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的权利,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农牧民的经济负担。
同时,藏医药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西藏已有藏医机构14所,县医院藏医科6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藏药生产企业发展到19家,藏医药文化遗产得到;ず图坛。
社会保障覆盖整个西藏
近年来,西藏通过一系列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财政体系,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缓和了一部分无业失业人员生活相对困顿的局面。
2006年,中央和西藏政府共安排就业资金3300万元,实现西藏全区就业142.28万人,新增就业人员1.7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38.12万人,增加3.34万人。2006年底,西藏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与此同时,各个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了整个西藏。截至2006年末,西藏全区有4.4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制度,有3.14万人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同期,参加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为7.2万人和16.49万人。
2006年7月,西藏首次将个人参保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范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试点也全面展开;失业保险运行良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平稳;《生育保险制度》也于2007年开始实行。
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仅2006年一年,西藏共发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5645万元,惠及4.41万城市居民;在农牧区则救助19.83万人。
目前,西藏已基本建立起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人民从中受益良多。
自然;で嘉鞑刈苊婊34%
截至2006年,西藏共有自治区级以上自然;で1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83万平公里,占西藏总面积的34%。
随着环;∧芰ㄉ璧闹鹉昙忧亢臀廴局卫砹Χ鹊牟欢霞哟,西藏全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2006年,拉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3天,轻微污染2天,优良率达99%。
近年来,西藏专门成立了“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び虢ㄉ韫婊斓夹∽椤保⒈嘈础段鞑馗咴踩琳媳;び虢ㄉ韫婊,这项投资387亿元的建设规划已于2007年启动。
此项工程的建设实施,将有效遏制西藏江河源头和重要湖区生态系统的退化趋势,维护高原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提高西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保障区域的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