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豪衙”切忌丢了“西瓜”
今年6月,中纪委等7部门通报4起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的典型案件:河南省濮阳县违规修建办公楼及领导干部住宅楼、山西省粮食局违规修建培训中心及“粮神殿”、山西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违规修建办公楼、甘肃省兰州市财政局违规修建综合办公楼。中央铁腕治“豪衙”,广大群众拍手称快。然而,尽管严控党政机关“豪衙风”声声紧,一些部门和地方仍在顶风作案,而且未受到依法严惩。
就在4起典型案件通报之际,又有几幢违规办公楼相继被曝光。广西宜州市修建市政中心大楼时严重超标,花费9328万元,约占全市一年财政收入的1/4。为了弥补资金缺口,城市建设配套专项资金被挪至大楼建设上,就连殡仪馆等单位都被纳入要进驻市政中心的名单中。广东湛江市华侨管理区是一个固定人员不超过30人的单位,却建了一座5层3600平方米的新办公楼。
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前段时间查处的几个案子,如河南濮阳“豪衙”,其实都是“芝麻”,很多更豪华、更堂皇的楼堂馆所建设还没有得到制止。人们有理由质疑,查处“豪衙”是否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曾向记者展示一本相册,里面的133张照片拍自全国各地,有地方政府违规兴建的豪华办公楼,有规模惊人的开发区,有疯狂占地的“大学城”。
炫耀性腐败盛行的三大渊薮
豪华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是放在马路上的腐败现象。遗憾的是,这种明摆着的腐败,由于监督缺位,竟然不断滋生蔓延。
凡是大兴土木、盖豪华办公楼成风的地方政府,有两个理由惊人地相似:城市建设要有“超前”意识,不能刚建好没多久就过时了;政府大楼要给外人留下“有实力”的印象,以利于招商引资。于是无数“豪衙”应声拔地而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把这种竞相攀比的“中国式奢侈”称为炫耀性腐败。一些地方出现的“白宫”、“天安门”等豪华办公楼,某种意义上寄托了一些官员对奢华的极度渴望和对绝对权力的妄想。
炫耀性腐败得以盛行,无外乎三大渊薮。渊薮一:项目审批“开天窗”。党政机关建办公楼必须先过审批关,但先建后批现象比比皆是。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党政机关楼堂馆所的“业主代表”们,不是地方一把手,就是部门“掌门人”。一些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将个人意志凌驾于政策和法律之上,让审批部门难以依法办事。
渊薮二:建设资金监管不到位。由于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财政预算紧约束下也能“放开手脚”,牟取巨资修建豪华办公楼。比如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机关办公楼(“白宫”),地方发改委批准的资金只有825万元,但最后总耗资却达到了1475万元,超出部分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经营的皖西北商贸城。后者在几年的时间里,分批次转给政府近600万元用来盖楼。
渊薮三:对违规官员问责不到位。任玉岭参事认为,党政机关违规修建楼堂馆所屡禁不止,归根结底在于国家对此还没有建立严格的问责和追究制度:一些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太弱,想起来的时候就严查,没想起来的时候就放宽。有时候政策下来一刀切时,切的是落后地方的脑袋、先进地方的尾巴,影响不深。
断“豪衙”“筋脉”亟待长效监督机制
违反规定建设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追求和攀比办公场所豪华气派,是一种严重的铺张浪费行为,也是一种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原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认为,遏制这种腐败行为,根本上取决于制度建设的及时跟进。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颁布,从审批环节、建设标准、资金来源和管理等方面,对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作出了更明确而严格的规定。
《通知》要求,所有新建、扩建、迁建、购置、装修改造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必须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党政机关办公楼不得定位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必须从严控制用地规模,不得占用耕地,不得配套建设大型广场、公园等设施。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公楼项目建设投资,统一由政府预算内投资安排,不得使用银行贷款,不得接受任何形式的赞助或捐赠,不得搞任何形式的集资或摊派,不得向其他单位借款,不得让施工单位垫资,严禁挪用各类专项资金。土地收益和资产转让收益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直接用于办公楼建设。
此外,国家有关部委于今年8月启动了对《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标准》的修订工作,今后党政机关办公楼的建设将严格选址规划,从严控制用地规模。
再好的制度,离开全方位的强力监督,都容易停留在纸上。要刹住党政机关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的歪风,还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当前尤其需要高度重视社会公众这一监督资源。
今年6月,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与相关网站联手开展“征集各地豪华楼堂馆所图片”活动,短短一周内,点击就超过7万次,许多地方党政机关豪华楼堂馆所图片纷纷亮相。这充分表明,广大群众不但眼睛雪亮,而且对“豪衙”有着强烈的监督意愿。为此,有关部门应该顺应民意,积极为公众搭建监督平台。(刘晶晶 叶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