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级嘉宾
●王贵秀
原中央党校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央党校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
●李良栋
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
●谢春涛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
●何增科
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汪玉凯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刘震涛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教授
●周尊南
原外交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欧亚问题专家
昨天,胡锦涛首次以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身份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工作报告。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重要的大会。所以一方面,这是一个“总结”的大会,它不仅仅是过去五年的总结,而且是改革开放29年以来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开创”的大会,它所开创的路不仅仅指向未来,还指向了2020年,甚至更远。
胡锦涛的报告分为十二个部分,洋洋洒洒两万多字。里面新词迭出,新意不断。比如报告对于旗帜问题、道路问题做了最简明、最深刻的概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等囊括其中。
又如报告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单独作为一部分进行专题阐述,这是此前未有过的。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构成了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
又如“机遇大于挑战”“生态文明”“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文化软实力”等新提法,不一而足。
昨日上午,本报(注:南方都市报)《国是开讲》栏目特邀了汪玉凯、李良栋、谢春涛、王贵秀、何增科、周尊南、刘震涛等专家召开“圆桌会谈”,同听十七大报告,并对报告里面重要的“新词”“新意”进行解读。
简明深刻地概括旗帜问题
南都:这次报告继续强调了举什么旗的问题,重申旗帜问题有哪些意义?
王贵秀:非常鲜明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旗帜、道路,来加以重申和强调,用这个大概念概括和统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和实践,是很有意义的。我认为,这是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的?梢员豢醋魇嵌砸桓鍪逼谝岳锤髦植煌枷胝鄣暮侠砘赜。各种不同思想可以充分表达,展开争论,党中央对此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要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必须最终达到思想认识的统一。全党的思想到底应该统一在哪里呢?恐怕只能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来。
汪玉凯:社会上对十七大的期待很高,人们的期望值也很大。我觉得十七大如果能够在统一全党的思想方面,达成对改革的共识方面真正发挥作用,那将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何增科:我觉得十七大报告,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点特别重要。应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承于邓,我们现在新的领导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些都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之内。在这个理论之内不断发展,从而给后人留下充分的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能够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统一起来,将来可以把特色两个字去掉,叫中国社会主义。
这是我们党的基础,同时也是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理论,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本身需要不断高举,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时间,靠时间总结,把这个理论向前不断的推进发展。作为理论工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性非常重要。
谢春涛:本次报告对于旗帜问题、道路问题做了最简明、也最深刻的概括。那就是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创新结果,或者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中国特色的概括。过去毛泽东思想也好,邓小平理论也好,“三个代表”也好,等等,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之下,都在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框架之内。而且我注意到,他还讲这个理论体系是开放的,是需要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发展到这个地步,我想以后中国共产党还会继续发展,长期发展。我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长远路线,我觉得概括得非常精确。刚才几个方面各位老师已经提到很多好处。三个部分之后,胡锦涛总书记讲了几个“永远”。比如我们要永远改革开放,我们永远改革,永远创新,永不僵化。作为新一届领导人,在党代会举行的关键时刻,在马上换届的时刻,胡锦涛代表党中央提出这种想法,我感觉非常好。
“机遇大于挑战”是新提法
南都: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到两个“前所未有”,一个是“机遇”,一个是“挑战”,如何看待这两个“前所未有”呢?
谢春涛:这个话经过了深思熟虑权衡各方做出了判断,我觉得这里面包含很多的内容。
王贵秀:其实“机遇”和“挑战”以前都讲过,但是“机遇大于挑战”以前好像未讲过,中央文件也未明确讲过。
谢春涛:用这种方式讲是没讲过。这个判断反映了对我们面临的挑战、问题有新的选择。包括后面讲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这个意思。今年上半年,胡锦涛在两会的时候,谈忧患意识,节俭意识等等,包括到西柏坡去,也是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面临很多的困难,这次报告第一部分,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讲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前几次代表大会,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都谈到了这些困难,但是这次讲得最多、最全,反映了领导层对面临的困难绝对有清醒的认识。
我认为这个判断也是一种比较自信、乐观的判断。对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发展,前景,中国面临的问题,包括中国走过的道路,包括中国取得成功的经验,我觉得领导人考虑得也很清楚。我们短短29年就取得了这么巨大的成绩,世界上绝对无法比拟。国外对中国的成就非常服气,觉得是一个奇迹。他们关心这个奇迹是怎么来的。我们作为教师、理论工作者,就给他们讲奇迹是怎么来的。我们就是坚持这个道路,坚持这个理论,高举这个旗帜,越来越清醒。哪些东西是我们的成功经验,哪些东西对我们长期发展有用,我们的领导人也越来越清楚。包括胡锦涛讲的四个“坚定不移”,包括刚才谈到的几个方面,我觉得如果我们继续按照这样的路子去做的话,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机遇大于挑战”。
南都:谢老师,你和国外政党接触比较多,国外政党如何评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谢春涛:这几年,我跟一些其他国家的共产党,欧洲的社会民主党派,以及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党派有过接触。这些政党某种程度上还是跟社会主义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大家在治国理论上有共同的语言,有更多相互补充的东西。对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他们也都是很赞赏、很钦佩的。与他们相比,我觉得中国共产党有几个非常好的经验。第一,强调发展。不去空谈,考虑社会主义要给老百姓带来利益。而且这个利益是实实在在的,是从物质开始的。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还有文化、政治各个方面。
前苏联有一些人,对比中苏改革,他们感觉苏联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行经济改革,后来想搞经济改革来不及了,而且没搞好。此前,他们对自己曾经的政治改革感觉很好,认为在公开化民主化方面走在了中国前头。但是这个政治性的公开化给老百姓没带来什么利益,老百姓就是看到一帮政客在那跳,老百姓生活还是比较困难,这种改革,改下去之后,失去了支持。中国从农村开始搞改革,农民得到了实惠,所以改革刚一开始就得到了支持。
“生态文明”写入报告
南都:这次报告在改革30年即将到来之际,特别重申了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
谢春涛:我自己是研究历史的,对十七大报告当中的内容,特别感兴趣。这次报告专门对29
年的历史作了一个浑厚的总结,效果非常好。我听下来,觉得这段的新意很好。不是谈具体的工作,但是确实有宏观的战略意义,它对将来的走向,我想毫无疑问会起到很大作用。
何增科:报告接纳了很多普世价值。这些价值目标的认识和接纳,包括我们民主、自由、公正、法治、人权,人格的尊严等等,原来有些东西我们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现在都纳入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体系中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世界文明之内的,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都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在开放过程中间学习、丰富自己。自主性、包容性、开放性结合在一起,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南都:我们注意到,这次还多出了一个生态文明的提法。
何增科:这次非常明确地提出生态文明。表明在原来强调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之外,我们认识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我想这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更加丰富、全面、深入,将来还会进一步深入。五大文明有可能合并为两大文明,一个是自然文明,另一个是社会文明。
南都:报告特别强调了科学发展观,能否谈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
汪玉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并成为未来我们发展的一条主线。在报告中,不仅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而且阐述了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把科学发展观上升到一种全新的战略理论和指导思想,可以设想,这样一种分析和概括,不仅使人们对科学发展观本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为未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坚持改革开放战略指明了方向。
李良栋:在党的十七大之前,党内外、国内外都有种种猜测、议论,就是科学发展观如何定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执政党是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是解决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应该怎样发展的问题。
十七大报告中的分析和论断,将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看成是一个理论体系,又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看成是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
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比较好的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问题,为党和人民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思想理论指南。
呼吁两岸结束敌对意义重大
南都:以你的观察,十七大报告中对台政策的表述有何特点?
刘震涛:这次十七大报告中对台政策承袭了以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本态度,即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同时重申了“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同时,今年台湾当局宣布入联公投,面对岛内一小部分人破坏两岸关系的行径,我国政府为了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在十七大报告中对“台独”提出了严正警告,这些具有现实和长远的双重意义。
南都:我们注意到本届报告中胡锦涛提到“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这是否代表了作为中国执政党的共产党对于台湾“入联公投”提出了自己所能接受的底线?
刘震涛:其实一直以来,在台湾岛内推动“台独”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台独”势力就是在台湾岛内也是少数派。胡锦涛总书记早就提出,台湾是包括13亿中国人民在内的台湾,中国也是包括台湾2300万人的中国。所以,台湾的命运要由全体中国人决定。胡锦涛在大会上的表述应该代表了共产党对于台湾“入联公投”合法性的驳斥,搞“台独”是没有好下场的。
南都:在促进两岸统一的论述中,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要加强两岸政党交流和经贸往来,其政治寓意是什么?
刘震涛: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这体现了我们对台湾人民寄予的厚望,我国政府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不会动摇。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和岛内泛蓝阵营进行交流,台湾岛内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先后到大陆交流磋商,这对遏制“台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通过政党间的交流传达了政府对台湾民众的关怀。继续扩大党际间的交流,有助于岛内民众对大陆了解的加深,意义深远。
两岸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经济交流,是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通过两岸间的经贸往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助于建立两岸和平发展格局,对今后的两岸实现三通,两岸经济关系正;加泻芎玫耐贫饔。
南都:2006年“胡连会”时,双方曾首次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昨日胡锦涛在报告中再次呼吁,这种重申有何用意?
刘震涛:2006年,胡锦涛与连战会晤时就提出过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十七大报告中再次确认政府的这一态度,意义十分重要,充分表明了我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我党已向台湾民众释放了最大的诚意,是否呼应重点在于台湾当局的选择。
世界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
南都:在国际关系上,十七大报告的阐述有何特点?
周尊南:十七大报告对于国际关系的阐述,沿袭了胡锦涛在2005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重要讲话的精神,胡锦涛在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的国际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坚持多边主义的新安全观,经济上倡导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实现共同繁荣,文化上则强调包容,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
南都:十七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中国将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否表明中国将更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否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周尊南: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必然会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理应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大的责任。十六大以来,我国不断开展周边外交、大国外交、区域外交和多边外交,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中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事实证明,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相信会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记者 韩福东 陈亮 周炯 毛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