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型:从“书斋”到“演兵场”
在军事科学院采访,记者常常为寻找一名专家从办公室追到演兵场。
今天,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已经完成了从“秉烛学术殿堂”到“驰骋演兵沙场”的角色转变,奔向一片片军队发展改革的试验田。
在广大官兵眼里,这些充满智慧的人,仿佛演兵场上的一簇簇篝火。
⑦专家学者进驻“中军帐”
去年6月,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交流的10份材料中,军事科学院专家执笔撰写的占了3份。
会议刚刚结束,该院“军事训练变革网上论坛”点击率就直线上升。几个月后,机关从2000多份有价值的跟贴中精选出数十篇,汇编成论文集和观点荟萃,专家们争相传阅,一时洛阳纸贵。
与此同时,专家们出现在全军各大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和军兵种部队训练协作区。蒋亚民、姚江宁、段伦宗等训练专家深入部队演兵一线调查论证,把部队训练转型实践中的“瓶颈”问题带回研究室,展开新一轮攻关,撰写出《推进我军特色军事训练变革的战略思考》、《积极推进信息化条件下我军特色的军事训练变革》、《努力推进我军军事训练又好又快转变》等一批研究报告。
训练场上能攻关,演兵场上善谋略。在刚刚结束的“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演中,研究员郑守华作为导演部理论专家组成员全程参加演习。部队出征前,他为官兵们上了一堂《中俄两军反恐情况研究》的辅导课,牵头撰写了《反恐作战理论成果汇编》和《反恐战例精选》两本手册。在战役指挥部的演习推演中,他提出的“敌情分析和作战计划应突出反恐作战特性”等建议被采纳,有力地促进了与外军的指挥协同。演习结束后,他撰写的《运用作战理论指导联合军演》的总结报告,受到总部高度重视。
、嗲橄挡慷痈母铩笆匝樘铩
2003年早春,军事科学院著名军制学专家王法安带领课题组向军委总部递交了一份学术报告,建议在全军开展大联勤改革。
第二年,全军大联勤集训在京举行。此后,军事科学院承担了“大联勤背景下作战指挥与后勤指挥的关系”等课题攻关任务,撰写的《我军大联勤体制模式研究》、《我军大联勤总体方案研究》、《三军一体化保障研究》、《我军大联勤体制下军兵种部队后勤保障管理问题研究》等4个研究报告进入高层决策。
春去秋来,军委总部赋予济南战区的大联勤试点任务到了收获的季节。去年,军科军队建设研究部将近三分之一的力量,投入到军委总部组织的试点成果评估中。通过对济南战区陆军部队、济空、北海舰队和第二炮兵某基地的全面调研,该部倾两个研究室的力量撰写出一份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评估报告,受到军委总部的好评。
在我军每次重大改革的前夜,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学者都一次次地把理论创新的种子,播洒在部队的“试验田”。
为建立我军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理论体系,军事科学院课题组3年完成了33个相关课题研究,拟制出司令部条例、联合作战指挥、联合战役协同等方面的军事法规,组织撰写了《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研究》等12份研究报告,编著了《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研究》等8部理论著作。为我军在这一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同时,他们还展开了《21世纪初期军队建设发展规划》课题研究,从理论高度回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军队建设管理教育的影响、新时期军队建设特点规律、士官队伍建设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对策和建议。
、帷熬凭瘛毕窈熘蛉忌
半个世纪前,军事科学院建院之初,叶剑英元帅题词倡导科研人员:“三更灯火五更鸡,甘把忠骨埋红山。”
半个世纪来,军事科学院有这样一句话代代相传:“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当军事科学院的专家们总结“军科精神”时,“解放思想”、“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不计名利”等成为点击率最高的词汇。
军事理论肩负指导军事实践、引领军事变革的历史使命。在转型期的众说纷纭中,军事科学院的专家们始终坚守着神圣的学术阵地,科学严谨地解答着每一个时代课题。
2006年5月14日,突发的心脏病,夺去了军事科学院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室主任、专业技术少将研究员于汝波61岁的生命。
然而,他留给人们的精神遗产,却像长明的红烛,依旧在这所中国军事科学的殿堂里燃烧。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部长黄星说,在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面前,我们需要这样的科学标尺和清醒认知。在我军建设全面转型的历史机遇期,我们需要这样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在军队建设发展的重大决策面前,我们需要这种正本清源、披肝沥胆的理论勇气。
世界军事研究部资深研究员陈学惠,在总部组织的一次有关一体化联合训练探索实践的讨论会上,以他30年的研究心得,陈述了一些国家军队在这一领域探索实践的3条基本规律,提出了他的独到见解。他告诉记者:“一般说来,发展的思路出自反思,而反思需要深刻认知和独立思考,需要一个学者不唯上、不媚俗的批判精神!焙罄矗囊饧簧霞恫赡。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体系,指导和牵引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和军事实践——为了明天的战争,为了永远的和平,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群体正走上这新的漫漫征程。(丁海明 包国俊 姜文明 郭瑞宏)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