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不是像上了天堂吗?”从棚户区迁入新居整整一年了,吉林省长春市天富花园小区的回迁户王树恩,看着窗明几净,有煤气、暖气、自来水、室内卫生间的两室一厅,回想起过去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的小黑屋,还常常觉得像做梦一样。目前,吉林省已有10万多户“老棚户”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受益。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与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将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图完整地呈现于世人面前: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新的治国理念正引领中国这艘巨轮朝着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方向破浪前行。
三次重新布局三次认识飞跃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不久的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贪污腐败现象增多、腐朽思想露头、治安形势恶化……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到一个关口。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可能导致改革开放出现偏差的问题。他反复强调: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既要物质文明,又要精神文明,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罢窃诘诵∑酵菊庖凰枷氲闹傅枷,我们党正确处理了改革开放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敝醒氲承Q芯渴倚撩┦克。
时代在发展,认识在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发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里,政治文明是不能缺席的。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指出:“到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原来的‘两个文明’被扩充为‘三个文明’,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终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被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的基本目标。倡导政治文明,实质上就是倡导民主和法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社会建设的重要性。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从“两手抓”到“四位一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更加丰富。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深刻把握历史方位的战略决策
“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有着坚厚的现实根据。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说:“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及其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扩展,是在不断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9年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让世界瞩目。2006年我国GDP突破21万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提高了1.1个百分点,在世界的位次连升两位,跃居第四。
然而,从各国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时,是社会矛盾最突出、变化最剧烈的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把前所未有的挑战摆在共产党人面前。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指出,在成就面前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我国人均GDP虽然快步跃升,但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农村还有2000多万贫困人口。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自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贫富差距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公共服务不到位、就业难、住房贵、上学难、看病贵、社保水平低、农民失地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当前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敝泄缁嵫а芯炕峄岢ぢ窖б账。
“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一定会跌跤的!痹诜此挤堑涫录,温家宝总理曾深有感触地说。要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尤其要关注“短腿”。十六大以来,中央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建设这个薄弱环节。
老百姓从新布局中广泛受益
“种粮不上税还能拿补贴,看病也没过去那么贵,孩子上学也不用交学费……”作为亿万普通中国农民中的一员,山西省襄汾县焦村村民吴志军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兴奋不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布局,让这个朴实的农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敝泄缈圃荷缁嵫だ钆嗔炙。
十六大以来,社会事业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用“显著改善”概括5年来的就业状况。在多项促进就业再就业措施的拉动下,2003年~2006年,我国年均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近1000万人。教育是民生之基。5年来,在发展教育和维护教育公平上,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可圈可点: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国家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5亿农村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普遍减轻。我国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了化解看病贵、看病难这一难题,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到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随着社会“短腿”的补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建设呈现出全面推进的态势。大力推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司法为民,规范司法行为,更加重视人权……人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文化建设建树颇丰,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举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记者 孙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