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需20年勘探与研究
台湾海峡是英吉利海峡长度的三倍,工程上的难度也要更多,但不存在不可克服的难题。
新京报:隧道到目前还是在科研阶段,主要问题是出在资金方面吗?
吴之明:最主要的是,两岸目前还没有统一,在关系没有正;那榭鱿,修隧道是不可能的。至于资金,我刚刚提到这个构想的时候,反对的人也不少,以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都觉得是天方夜谭。但是经过这十年看来,国家的变化太大。
如果把大陆、香港、台湾的GDP加起来,已经和当时英法的GDP总和相当了,我们的经济实力已经很强。当然这些钱怎么花,是先用在哪个方面,也不一定,需要研究。
新京报:技术方面呢,台湾海峡隧道与英吉利海峡隧道相比?在海底挖隧道,怎么解决海水倒灌?台湾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运动频繁,如何克服?
吴之明:台湾海峡是英吉利海峡长度的三倍,工程上的难度也要更多,这需要一个个去克服。但不存在不可克服的难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可以解决。
当然,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在科研方面,需要20年勘探与研究。
海底隧道有两种,一种要在海底几十米岩层下打洞,挖隧道,形成防水的管道。另一种是做成混凝土的管道,让它沉到海底,连接进来,进行防水处理。国际上还有一种悬浮的隧道,悬浮在海洋中,但这种技术还处在论证阶段,全世界还没有一条。
台湾的地质情况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这要通过精心选择线路,躲开最强烈的地震带。目前有四条线路,大家目前都倾向北线,从福建的平潭,到台湾的新竹。当然,这不是定论,还只是大家的一个想法。具体选哪条,还要看发展。
新京报:有消息说琼州海峡也将建设跨海通道,未来的台海通道,能否从中取经?
吴之明:琼州海峡隧道会比台湾海峡开工要早,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已明确表态,交通部将更积极推进琼州海峡跨海信道工程,逐一攻克海峡信道工程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为今后海峡跨海信道工程建设,特别是台湾海峡等跨海信道工程提供经验。
争议 大工程从来就有不同观点
就像三峡工程一样,这样的大工程,从来都是有很多争议的。
新京报:考虑线路的时候,除了安全,还有什么方面的考虑?
吴之明:避开地震带是一个因素,另外一个,是要考虑连接两岸的重要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北线在大陆这端是靠福州,台湾那边是靠台北。南线,我们大陆这边是靠厦门,台湾是澎湖至台湾嘉义,都是从经济的方面去考虑。
新京报:这次首届海峡两岸信道(桥隧)工程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台湾学者怎么看海峡隧道?
吴之明:从来的人看,大家都还是支持的。有的学者也提出了可行性报告。有个80多岁的台湾学者,最早在1948年,台湾的大学生在进行反蒋游行示威时,就提出要修一条隧道来连接大陆与台湾。
新京报:台湾也有舆论认为,大陆讨论修隧道是统战需要,显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口头上“吃台湾豆腐”,是政治考虑,而不是出于经济需要。
吴之明:不同意这种观点,第一我们是从两岸人民的福祉考虑,第二我们是从经济发展与工程技术的方面考虑。至于台湾方面有不同观点,也不奇怪。但就像三峡工程一样,这样的大工程,从来都是有很多争议的。包括英吉利海峡隧道,因为目前还是亏损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