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雨下了整整一夜。
7月25日清晨,地震发生已过去72个小时,兰州军区部队官兵仍坚守在救灾一线:安置群众,排查风险,抢修道路,救治伤员……
灾区的方向就是行动的指向
地震发生仅5分钟后,兰州军区主要领导就对部队参加抗震救灾作出预先安排,并派军区副司令员何雷和政治部副主任王文杰带机关人员赶赴灾区。
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紧急拉动——
8时整,身处灾区的定西军分区启动应急机制,组织民兵应急分队300多人就地就近展开救援。
8时10分,某防化团100名官兵紧急赶赴灾区。
解放军第一医院、某集团军工兵团、某红军师师直分队和所属两个团、某集团军防空旅1000多名官兵也迅速从各自营区出发,向震区挺进。某陆航旅2架直升机中止演习,直飞灾区。
某红军师“铁锤子团”150名官兵接到命令后从150公里外驱车疾行,并在山区徒步急行军10公里,于当天上午11时50分抵达震中梅川镇永光村。
这是一场高效的生命搜救——
受灾地区山地多、平地少,道路狭窄,大部队很难展开。在筹划救援时,兰州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对于每一个最需要救援官兵到达的区域、每一条部队行进的最佳路线都进行了分析,确保在每一个点位上都做到“足量用兵、有序展开、高效施救、有力保障”。
当日18时55分,兰州军区任务部队全部抵达指定救灾地域,在岷县梅川、会川、禾驮等8个乡镇24个点位分散派出270多个班组全面展开拉网式搜救,当天就从废墟中搜救出3名群众,挖出多名遇难者遗体,救治伤员62人,向后方医院快速转运伤病员68人。
生命的呼喊就是使命的召唤
这是永光村一处居民点:厚达三四十米的泥土之下,有12名群众被埋。
由于震中的土质是松软细腻的黄土层,被埋者生还的希望非常渺茫。面对这片堆积了至少三四十万方泥土的废墟,官兵们没有放弃,夜以继日锹挖、手扒。
每当有肢体从泥土中露出,官兵们就放下铁锹,直接用双手清理泥土,一点一点把人从泥土中挖出。
22日一大早从数百公里外的训练场急赴灾区,某红军师的450多名官兵已连续奋战近30个小时,不少官兵都胳膊肿胀,双手布满血泡。
两天来一直和官兵一道参与救援的志愿者说,子弟兵们“拼尽了全力!”
一个村庄一个村庄查、一间房子一间房子过……与此同时,其他任务部队也都在各自点位上展开拉网式搜救,全力以赴抢夺震后救援的黄金时段。
某防化团100多名官兵是最早到达灾区的部队之一。为了不把后续救援部队堵在路上,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本来已在挺进震中路上的他们,改向路程最远、灾情严重的岷县申都乡进发。
政委张贵泉大手一挥,官兵们二话不说掉头奔向申都乡。当天下午,他们就在申都乡新民村搜救出两名被困儿童。
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震灾区,夜间温度会降至10摄氏度以下。
为了让受灾群众不在露天度过震后的寒夜,22日傍晚,各部队一边逐村逐户搜救排查,一边组织力量紧急背运帐篷……子夜时分,500多顶帐篷在灾区的24个救灾点位上全部搭起。
群众的温暖就是官兵的期盼
在帮助群众转移安置、清理废墟、转运财产的同时,来自兰州军区总医院、解放军第一医院和预备役医疗分队的30多名心理医生和任务部队的50多名心理卫生骨干也跟随救援小组分赴各居民点开展工作。目前,他们已为200多名失去亲人的群众进行了心理疏导。
“群众的温暖就是官兵的期盼!崩贾菥尾扛敝魅瓮跷慕芩怠
灾后,部分群众家中厨房倒塌、炊具被埋,每顿饭只能吃些馍馍、方便面,喝些矿泉水。在申都乡9个村执行任务的某防化团官兵把自己携带的野战炊事设备贡献出来,还手把手教群众如何利用铁锅、铁盆等简易容器进行野炊。
岷县多数受灾群众都以种植党参、黄芪等药材为生。各任务部队积极帮助他们挖掘现金、药材、粮食等物品。24日,仅在蒲麻镇执行救援任务的某集团军防空旅260多名官兵就挖出各种药材2000多公斤。
根据天气预报,24日晚岷县灾区将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暴雨,震区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从午后开始,各部队就派出巡逻队深入灾区所有村庄、居民点,疏通防洪排水设施,排查临时居住点安全隐患。
这一夜,几乎所有救灾官兵都彻夜警戒。天一亮,工兵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的专业道路抢修分队,就出动工程机械赶赴被雨水冲毁的路段展开抢修。
70多年前,红军长征曾从岷县经过。今天,这些红军传人们以英勇的救灾行为,再次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樊永强 魏春 吕志强 参与采写:王建英 高方录 张高峰 马志强 李玉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