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8日电 美国前副国务卿、现任高盛集团负责全球事务副董事长的罗伯特•佐立克17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中美需要新的上海公报》的文章。文章指出,《上海公报》拉开了界定中美战略关系的序幕,现在需要进入下一阶段,中美合作须加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今年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5周年!渡虾9ā凡唤鼋鍪窍笳饕幌钪卮罄纷浜椭忻乐亟ㄍ饨还叵档纳。它还是一个创新的外交工具。这项创举要归功于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渡虾9ā烦腥隙茄诟橇酥忻乐涞牟钜。当时,两国的共同利益很少;由于经济合作前景渺茫,因此公报中仅有两句关于经济的简短描述。关键一句是两国共同反对“霸权”。
《上海公报》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现实。中美当时正在重新了解对方;这是一种有待发展的双边关系。如今,中美拥有了一种更为成熟、涵盖多方面的关系——不过,它们仍然在认识和了解对方。
《上海公报》确立了一个引导双边关系的战略框架,这一方式值得当今中美两国领导人努力仿效。通过这种方式,它试图确保两国关系不受公众态度和焦虑变化的干扰。1972年,美中共同反对的东西界定了当时的双边关系。而在2007年,两国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它们共同追求的内容上,从而界定它们现在的关系。
美国于2005年提出了“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概念,这便是为创建上述框架所做的努力。这一概念不是要将中国列入一个特殊类别。鉴于中国的经济成就,美国建议,中国与其它重要国家合作,维持并加强国际体系,使世界更加安全,更加富裕,并为个人改善生活提供机会,这么做符合中国的利益。
中国认识到,有必要重新定位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的内部挑战仍然艰巨。尽管如此,中国领导人仍然感受到了它所引起的外部影响,其中包括所带来的担心。这正是为何中国开始谈论“和平崛起”或“和平发展”的原因。中国电视台制作了一个反映5个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系列纪录片,其动机或许也在于此。这是一种让中国公众参与未来任务的方式。
中国领导人重视确定引导政策所需的原则。这是一种合理的逻辑。然而,“和平崛起”或“和平发展”等概念,必须通过与现实问题和机遇相关的政策和行动得到体现。其它国家将通过行动和成就来评定中国——以及美国——的言论。自1972年以来,美中之间的经济关系蓬勃发展,然而经济大厦的政治基础却日益不稳,而且动摇的风险在日益加剧。有鉴于此,中国开始谨慎地鼓励企业去其它地区的国家寻找经济机会。
对中国来说,与其最大经济合作伙伴建立同样强大和可持续的互利关系,将是一个明智之举。此外,美中还必须在许多互相联系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利益方面加强合作,比如朝鲜、伊朗、巴基斯坦等方面。
中美要成为风险共享的利益相关者,这种挑战并非易事。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大国,但与其它多数成功的大国不同,质疑现状是美国的本性。这种改造精神可能导致其它国家产生焦虑。然而,美国务实的观点和对变革所持的开放态度,助长了它对中国成就的尊重,以及它要解决问题的习性!渡虾9ā防私缍ㄖ忻勒铰怨叵档男蚰,我们现在需要进入下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