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9日电 题:丹心无限写华章——记长征三号甲火箭总设计师贺祖明
特约记者 庞丹
2003年11月14日,在长三甲火箭发射进入7.5小时倒计时时,指挥大厅里接到前方传来的消息,就在火箭进入关键的低温加注阶段,突然出现了问题。这时一个身体硬朗,神情严肃而镇定的老者,快步走到了低温加注指挥间。
此时,指挥间里的气氛已经变得异常紧张起来,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他低声询问了情况后,温和地对现场的工作人员说:“还来得及,我们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彼幕案腥玖嗽诔〉乃锌萍既嗽,大家因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表现,而对攻克难关充满信心。
这个人就是长三甲火箭总设计师贺祖明。在他和总指挥的精心指挥下,长三甲第八枚火箭于次日凌晨成功发射中星20号通信卫星,一扫当前“非典”为人们带来的阴霾,给初冬的中华大地添了一份喜悦。
让我们走近这位可亲可敬的总师,探寻他背后的研制故事。
紧急抢救“受伤”火箭
还是执行中星20号卫星发射任务,贺祖明总师带着他的队伍,于2003年10月进驻秋高气爽,水秀山青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可就在临发射还有二十多天的时侯,长三甲火箭突然遭受撞击,情况紧急。负责飞行试验现场工作的科技人员们个个心急如焚。
那是10月22日,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转场,一、二、三级先后完成了级间对接,完成了垂直度调整和粗瞄。在进行火箭与活动塔的协调过程中,各层活动平台陆续推出,15点30分左右,当发射中心操作手打开活动塔七层平台时,液压系统电磁阀突发故障,活动平台不听“指挥”,到了该停的位置仍继续前行,“停止”、“回退”开关不起作用;切断电源后,活动平台仍无法停止,莽撞地挤到了火箭娇贵的身躯。在这一运动过程中,火箭受到挤压向另一侧倾斜,而另一侧的八层平台早已推出到位,其边缘尖端正好与火箭贮箱前部撞上,压迫了绝热层,并留下了压痕和裂口。发射队员们和基地操作手被这意外的一幕弄得惊呆了。
“火箭受伤了!”“伤得重不重?影响发射吗?”从火箭总指挥龙乐豪、总设计师贺祖明,到普通发射队员和发射基地官兵,个个心情沉重。
要知道火箭伤得重不重,首先要对火箭进行全身“体检”。发射队立即组织一岗、二岗、火箭总装厂人员对箭上各系统单机、电缆、接插件、导管、活门、连接面、螺栓等进行全面仔细检查。贺祖明,这位经历过无数次成功的喜悦和挫折困苦,如今已是白发斑斑的硬汉,面对突发事件,显得异常冷静而果断。他和总指挥商讨后,布置发射队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检查,一是“外伤”,一是“内伤”!巴馍恕敝改芸吹眉、摸得着的损伤,如结构变形、断口、裂口等;“内伤”指通过检测、测试、分析对比才能知道功能性能是否满足要求,虽看不见但客观存在的隐患,如泄漏、内部断开、结构强度下降等损伤。
在他和总指挥的带领下,研制技术人员经检查发现:三级箭体绝热层有一处破损,该破损处需要修补,否则影响绝热层结构的完整性和绝热效果。三级姿控发动机组整流罩下部、姿控发动机组两台分机推力室头部框架和喷注管变形需要更换。这是外伤中的重伤部位,此外还有一些掉漆等轻伤。至于火箭是否受了内伤,则需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和分析才能确定。一场紧急抢救长三甲火箭的战役就此打响。
火箭发射试验队对火箭可能存在的内伤进行全面检查。检测结果表明,除姿态控制系统部分单机损伤无法测试外,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等均工作正常,但也反映出火箭与发射台连结状态不牢靠的问题。是否火箭受力后刚度变差导致的呢?经过反复检查和计算,证明是火箭四个尾段大梁支点与发射台四个支腿之间连接不牢靠所致,火箭虽受挤压,但未造成箭体结构刚度削弱,不会影响飞行稳定性。与此同时,发射中心对液压系统电磁阀进行检查,发现了多余物,送北京703所分析成份,认为故障是多余物所致。28日,专家组讨论了测量方案并实施。测试结果表明连接不牢是产生频率差别的原因,而非火箭刚度受损。专家组一致认为,火箭整体结构刚度、强度满足使用要求,火箭可以使用,并在核查结论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从22日到28日,整整七个劳碌的白天和无眠的夜晚。经过前方后方的密切配合,经过发射队与发射基地的良好合作,经过专家和发射队员们夜以继日的紧急“抢救”,“受伤”的长三甲火箭完好如初。她像一个待嫁的新娘,静静地等候着好日子的到来……
风云直上九万里
2004年10月19日上午9时20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凝聚着全体研制队员和发射队员心血和汗水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喷着火焰,第九次笑傲长天,成功地将风云二号C星送入预定轨道,再次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为了这颗星发射成功、正常运转,无数人在为它“保驾护航”,期间贺祖明总设计师功不可没。作为总设计师,贺祖明对火箭各个系统甚至各个零件都了如指掌。他认为长三甲火箭之所以能够取得九连胜的业绩,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研制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贺祖明总设计师与龙乐豪总指挥的组织指导下,长三甲火箭的整体设计力求高起点,控制系统经过精心设计,设备数量由长征三号火箭的近70台,减少到近30台,从而大大简化了系统,提高了可靠性。长三甲火箭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主要包括大幅度提高有效载荷能力,采用了低温高能的氢氧液体推进剂,第一次采用四框架平台设计等。贺祖明总设计师就是当时四框架平台的总体设计负责人之一。他经过仔细调研国内外资料,提出了利用四框架平台取代现有火箭三轴平台的设计方案。由于这个方案设计难度比较大,一些专家曾对此表示质疑。但是当时,贺总却和其他的技术人员以严谨务实的态度,经过艰苦努力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
此次发射风云二号星的长三甲火箭,与过去的长三甲火箭相比,共有包括三“新”在内的改进技术状态共三十余项,火箭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发射成功率百分之百。贺祖明总师具体介绍说,一“新”是火箭首次发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星箭“第一次见面”,两者之间的接口、环境等都是新的;二“新”是为提高“长征三号甲”火箭的可靠性而采用了一项新技术,即“激光惯性测量组合”技术,这也是中国运载火箭第一次使用,该技术增加主从冗余,增强火箭可靠性;三“新”是地面支持设备的一项更新,即容积一百立方的液氢运输加注车第一次使用,从而使火箭燃料加注更可靠、更安全。长三甲火箭的整体设计力求高起点?刂葡低尘纳杓疲璞甘坑沙ふ魅呕鸺慕70台,减少到近30台,从而大大简化了系统,提高了可靠性。说到这枚火箭,贺祖明对火箭各个系统甚至各个零件都了如指掌。在它研制、生产、试验的过程中,他常常和设计人员一起,以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为原则,在设计理念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所以他认为,长三甲火箭之所以能够取得九连胜的业绩,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研制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贺祖明说,1999年,科技集团公司决定以性能更好、运载能力更高的长征三号甲火箭,替代长征三号火箭发射风云二号C星。尽管有过八次成功发射经验的积累,但对于第九次发射,整个发射队没有丝毫的懈怠。9月初,火箭发射队抵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结合长三甲第九发火箭的情况,发射队下发了相应的发射质量控制措施,确定了确保发射圆满成功的任务目标和“操作零失误,现场零事故,产品零缺陷,飞行零故障”的质量目标。为了确;鸺⑸涑晒,试验队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提出的“更严、更慎、更细、更实”的质量要求,并将其落实到每一名队员的每一项工作中,确保了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在这支“长三甲”发射队中,有1/8的队员是年近六十的老同志,贺祖明总师就是其中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他经常教育年轻队员对待工作要细心、小心,还要充满责任心。在他的影响下,老同志们特有的无私奉献、高度负责的优良传统在发射队发扬光大,使年轻人快速走向成熟。
打破沉默续辉煌
2005年4月12日,这个日子在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中,在中国航天的国际市场开拓中写下了重要一笔。这一天20时0分,中国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刺破夜空,将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制造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长征火箭自1999年以来首次进行的国际商业卫星发射;鸺25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亚太六号卫星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9991公里、轨道倾角26度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贺祖明介绍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目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可将质量为5100千克左右的有效载荷送入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第6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4次飞行。
3月初,贺祖明总师就和总指挥岑拯带领着自己的研制队伍进驻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2005年发射的起点,也是1996年失利后首次与世人见面,维系着长征火箭的品牌和信誉,这枚火箭汇聚了成千上万国人的目光。为此,贺祖明和他的火箭发射队员把自己的目光紧紧地放在了火箭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上。
关于这枚火箭的质量,贺祖明总师介绍说,为了这次发射,采取了更严格的研制测试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仅出厂前的全箭测试就进行了两轮,总检查次数达17次。进靶场以来,技术人员在一次测试中发现了稳定系统的零位略有偏差,尽管在技术要求范围内,但是总体和分系统人员还是精益求精,把有关测试工作重新做了一遍。贺总说,发射试验队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国航天的国际开拓和长征火箭的声誉都在自己手中,所以遇到问题,大家都带着一种使命感力求把工作做到最细致。
从上一次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到现在已近6年时间,“长三乙”队伍中补充进了许多“新鲜血液”。针对这种情况,贺祖明总师和总指挥一起研究,要求发射队全体队员都要全程跟踪流程,对自己负责的部分更是要烂熟于心。以使年轻人尽快进入情况,熟悉火箭的状态并处理各种问题。贺总说,发射试验队承担了光荣而重要的使命,以技术为本的航天人本应把使命落实到具体的技术要求中,特别是一线的技术人员工作着眼点必须落在实处。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自觉按照程序,按照要求,按照细则和规程文件来执行,领导的要求最终要通过规范化、高标准的工作来实现。
实践证明,发射试验队队员们严慎细实的工作打造出了经得住考验的产品质量,所以在发射场无论是总指挥岑拯、总设计师贺祖明,还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元老龙乐豪院士,都对这次发射充满了成功的信心。火箭在发射场测试中的表现也堪称最佳,箭上产品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套用流行的说法就是“合格百分百”。谈到这些,贺总非常高兴。他说,3月14日,发射试验队在驻地广场举行了升国旗仪式。队员代表面对国旗做出了“确保产品开箱合格率100%,上箭产品合格率100%,测试设备合格率100%”等郑重承诺,最终确保了火箭发射圆满成功。
喜为嫦娥搭天梯
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深空探测,绕月探测工程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大里程碑。按照分工,绕月探测工程由五大系统组成,其中运载火箭系统的总设计师是贺祖明。
众所周知,深空探测需要火箭把航天器送入更高的预定轨道。贺祖明总师介绍在嫦娥一号卫星的“助力神”——“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时说,火箭运载系统重量241吨,全箭长度53米。火箭这样的“身材”可以将130公斤的“嫦娥一号”探测器及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而此次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飞行轨道高度有40万公里,要求运载系统在技术上不仅能将飞行器打到这样的高度上去,而且要求测控系统测得准。
谈到近两年的工作,贺祖明总师说,“在今明两年的卫星发射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要承担多颗卫星的发射,在高峰期一个多月就会有一颗。发射任务多,是集团公司发展形势喜人的体现,我们在任务面前也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长三甲火箭研制队伍采取了三项措施。首先对“十一五”期间的任务进行了全面策划和部属;其次抓技术状态,及早明确生产状态和减少不必要的变化;三是优化和简化发射流程,提高效率。2005年“长三乙”火箭将亚太六号发射成功,与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等其他重点型号发射、飞行试验相比,我们的一点成绩微不足道。在2006年新的任务和新的压力下,要确保完成集团公司提出的工作目标,我们要向其他型号队伍学习,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好的管理方法。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遵循研制程序,根据自身的情况,解决好研制、发射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各协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心,全力以赴确保发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