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9日电 题: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记长征三号甲火箭总指挥岑拯
特约记者 戚雪飞
湖北浠水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山村,纯朴的民风,孕育了岑拯质朴的性格,虽然告别那里已多年,在山外的世界历练多年,但与他相识的人依然能感觉到在他高大俊朗的外表下,他那质朴无华的本性,而正是那份质朴无华的本性使他无论是从事什么工作,身处何地能都脚踏实地,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也正是那份质朴无华的本性,使他在担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后,也能够以一份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和荣誉。
命运将他带进航天
1982年,岑拯高中毕业,高考是人生的“三岔口”,面对这个命运转折点,年少的他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在填报高考志愿书时,成绩优异的他,在期望脱离农村繁重的田间劳动的同时,也期望学到一份能立世的“手艺”,向所有的男孩子一样,对机械十分感兴趣的岑拯,在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一个和机械有关的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那时,航空对他而言是一个空白,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从未想过比飞机飞得更高的太空,也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名为中国航天事业效力的航天人。
也许是命运的选择,在不经意间,他原来一个很单纯的想法,却为他日后进入一个光荣与梦想相伴的行业——航天打下了基础。进入大学后他选择的是空气动力学。本科毕业后,他又顺利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完研究生。成绩优秀、为人踏实的岑拯成为老师的得意门生,当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人时,老师推荐了他,岑拯就这样迈入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大门,一切是那样的平淡,又是那样的自然,岑拯就这样与航天结缘,与长三甲火箭结缘,而这一切只是拉开他人生辉煌的序幕。
也许是冥冥中注定的缘份,在长三甲火箭研制酝酿阶段时,那时正在大学就读的岑拯从新闻报道中得知了这一消息。那时的他,虽然不知道自己的事业生涯会和这个具有非凡意义的火箭有关,但在听到这个信息时,他依然为中国航天的发展感到骄傲。
岑拯毕业那年正是知识贬值,“脑体倒挂的时期,那时对这种现象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卖茶叶蛋的比搞导弹的赚得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诱惑下,一些技术人员纷纷放弃了清苦的技术研究工作,下海经商,做起商海的弄潮儿。岑拯时至今日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他在单位面试时,一位领导曾问他:“是否能这在里一直干下去?”生性平淡的他,却爽快地回答到:“能。”岑拯表示要干就干好。面对商海风潮和高收入的诱惑,岑拯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他对能学以致用,用自己的所学为自己开创一份新天地感到幸福,同时更为能投身到祖国的航天事业的建设中,踏上这个光荣神圣的沃土而倍感自豪。也许正是因为这份甘于平淡的质朴本性使然,他才能坚守长三甲火箭度过那不平凡的研制岁月,历经风雨,而痴心不改。
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长三甲火箭是1986年立项的,它是在长三火箭的基础上进行的“上改下捆、先改后捆”的改进型。它是一枚三级液体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为2650公斤,比CZ-3翻了近一番。
从1987年起由于某些原因,长三甲火箭的研制工作在此后的三年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1989年来到一部的岑拯从事的是长三甲火箭的空气动力和热设计工作。就是研究火箭飞行过程中的气动特性,这是一个理论性很强,近乎枯燥的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
当时长三甲火箭研制几乎处于停滞阶段。岑拯并没有羡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长征二号捆火箭研制的工作人员,他没有抱怨自己所事研制工作是个“冷门”。工作虽然没有太大的压力,但岑拯仍然一心扑在研制工作上,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完成自己份内工作后,他还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同事完成其它的工作。
1994年初,经多年孕育的长三甲火箭载着研制人员的希望和梦想,静静地贮立在靶场的发射台上。1月,正是那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寒冷的北风十分刺骨,为了保证长三甲火箭产品的优质可靠,虽然长三甲火箭已进入靶场,但后方的试验工作并没有停止,一些设计人员还在继续进行产品可靠性试验,岑拯就是其中的一位。当时他们正在做发动机试车试验,在试验的过程中,大家意外地发现发动机的伺服机构不工作了,大家心中一惊。历经波折和挫折的长三甲火箭终于可以进入靶场,就要向世人展示自己神威的时候,却出现了这样的意外。正在参加试验的每一位研制人员内心深处都深知,如果不能快速查明原因,长三甲火箭的发射可能会被推迟。这是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此事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谢光亲自来抓这件事。距离发射时间只有20几天了,时间紧,任务重。一定要查出“症结”,决不能让长三甲火箭带着隐患上天。岑拯他们带着这样的信念,集中所有精力去查找发生问题的根源。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问题终于被查找出来了,原来是伺服机构的油管被冻住了,问题的根源找到了,大家就急智攻坚,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为了以防万一,靶场的工作人员对整装待发的长三甲火箭采取了同样的防范措施。
这件事给岑拯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他深切地感受到航天事业无小事,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带来更多不必要的工作,甚至引起一个严重的后果。这使岑拯在面对任何工作时都更加细心,更加谨慎。
经过8年的艰辛攻关,1994年2月8日,长三甲火箭首飞获得圆满成功,并在一年内取得了双连冠的佳绩。长三甲火箭的研制成功,把中国的火箭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技术先进,运载能力大,为中国在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增添了竞争的能力,也为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奠定了基础。
随着长三甲火箭研制的成功,长三甲火箭研制队伍的人员也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也许正是因为岑拯在平淡的研制工作中,能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个话语虽不多,但做事认真的年轻人,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发展机遇。长三甲火箭发射成功后不久,岑拯就被调到了总体室工作,不久他担任了总体组组长。这也为岑拯积蓄了更多的管理能力。
学海无涯乐行舟
40岁出头的岑拯,给人以年轻帅气的印象,这似乎与他的“老总”身份不太相称。性情平和的他,与人交谈时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让你感觉他这个“老总”是那样的平易近人。
在谈起他担任总指挥的这件事时,岑拯谦虚地说,是大家对他的厚爱,给予他的信任,是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关怀、同事的帮助和鼓励,使得他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个人的综合能力上都得到不断地提高。岑拯把自己成长的功劳都归功给了那些爱护他的领导,关心他的同事。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外部的机遇外,关键还是取决于自身要有前进的趋动力。不服输,善于学习,就是岑拯前进的内动力。
岑拯是一个内向的人。当初选择理工类的学校,是因为岑拯认为从事技术研究的工作就是简单地写写算算,单纯的做自己的研究,在自己的空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与他人有过多的交往,一切都是简单的。但人的潜力是能被外界环境激发的,自认为只喜欢埋头做事不喜欢“管事”的岑拯,尤其是被分配到了一院的总体部后,在总体部“大局、系统、严谨、争先、包容、”的文化的浸润下,不服输,善于学习的岑拯逐渐发现自己所不知的另一面,而这另一面改变了他原定的生活轨道。
到了总体室后不久,作为工程组组长的岑拯,一次临时被“点兵”召开设计和工艺方面的协调会,以往只是埋头于自己工作的岑拯,关注的只是自己的业务知识,对其它部门的工作,尤其是生产加工方面的工作了解的不多。在协调会上工艺组组长对他对工艺工作了解的不深入当场表示了不满。
这使岑拯意识到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这件事给岑拯的触动很大。岑拯虽生性淡泊,与世无争,但却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以不知为耻的精神,知耻而后勇,从那以后,他虚心向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学习。
时至今日,已担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的岑拯对专家的称呼依然保持谨慎,他说,“我还不是专家。人家称呼你为专家,那是恭维的话。你不能欺人,更不能自以为是地自欺。坦诚地说,在技术还有许多我不懂的地方,还有没吃透的地方!
当年正是这股不服输,善于学习的劲,让岑拯在技术上不断勇攀高峰,在参加工作3年后就获得了亚星一号/CZ-3热耦合分析获科技进步奖;也正是这股劲,让岑拯决定既然身在其位就要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岑拯在自己所从事的技术研究外,开始留心学习其它业务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岑拯的知识视野,也为他多方位发展打下了基础。
岑拯说在他的“求学过程”过程中,当时担任长三甲系列火箭总指挥的龙乐豪和总设计师贺祖明给岑拯很多帮助和指导,无论是从专业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以至为人处事上,他们都是他学习和做人的楷模。到了总体室后,由于工作的需要,岑拯参与协调的工作要多一些,接触两位老总的机会也就更多些,岑拯就利于每一次机会从他们那里“偷学”东西!巴笛А崩献苊侵鞒只嵋榈姆绺瘢晕侍獾姆治雠卸系姆椒,处理解决问题的经验。虚心向前辈学习让成长中的岑拯汲取到有益的养分,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