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政策:顾此失彼 缺乏逻辑性
2006年9月26日,“安倍号”第一次出航时,桅杆上飘扬的旗子写着“摆脱战后体制”“构建美好国家日本”。然而,不到一年,“安倍号”就被狂风暴雨吹回岸边。参议院选举自民党惨败,不仅未过半数,还首次丢了参议院第一大党这把交椅。虽然政权还在手,并且众议院内有可观的远超半数的席位,但众议院通过的法案能否在参议院顺利过关,那就全看参议院第一大党民主党的脸色行事了。
此前,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当中之所以惨败,除了官员贪污问题、养老金记录丢失问题及大臣连续失言问题以外,主要是安倍内阁实行的各项政策未得到选民的认同。其不受认同的原因,一方面是安倍对自己的执政理念解释得不够,另一方面是其具体的政策措施之间有内在的矛盾性。
就内政而言,安倍要继续奉行小泉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就无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就外交而言,安倍要“摆脱战后体制”,就无法奉行小泉的“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各项内外政策之间缺少协调性与连贯性,是安倍执政的最大弱点,也是党内持不同政见者以及在野党攻击的目标。
安倍这次改组内阁虽然使“安倍色彩”变淡,但是,他在政策上顾此失彼的状况不会因为内阁改组而得到改善。因为安倍不会放弃自己的理念。而与此同时,他既要面临来自参议院的压力,又要承受来自各派阀阁僚的政策观点的制约。因此,对第二届安倍内阁在政策上的协调性与连贯性以及政策上的内在逻辑性不可期望过高。
8月10日,一份有40名国会议员集体签名的建言书由“小泉学徒班”的几位成员送交安倍。其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安倍继续小泉的“改革路线”。如果放弃这条路线,这些靠“结构改革”招牌上台的议员就会面临权力;
当然,安倍最终进行判断的标准是能否维系政权。为此,他可以“忍辱负重”在党内搞平衡,甚至可以与在野党搞权力交易。
自民党原干事长中川秀直在参议院选举失败后就曾表示,由于朝野双方分别在众参两院掌握着过半数的议席,导致形成“扭曲的国会”态势,这种混乱的政局如果持续下去,“将给国民生活带来影响”。在8月21日会见记者时,他又表达了对未来自民党与民主党联合执政采取向前看的姿态。
自民党原干事长武部勤也在8月23日表示,“国家、国民第一,日本垮了什么都完了,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来考虑政党之道,联合执政未尝不可”。但是,民主党现在正直气盛之时,干事长鸠山由纪夫就干脆一口否定说,“根本就没有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想法”。就连曾经向小泉提出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原民主党代表前原诚司也在8月22日的讲演中说,两党联合执政,“目前99.99%没有可能”。
总之,第二届安倍内阁课题一大堆。如何理顺党内派阀之间以及与执政伙伴之间在政策主张上的复杂关系,如何应对来自在野第一大党民主党咄咄逼人的攻势,是安倍首先要思考的内政问题。
接下来,对美、对华、对朝外交政策也是安倍要亟待解决的外交课题。安倍想通过恢复行使集体自卫权与美国平起平坐,但却不得不将日本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安倍一边打算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一边兜售排除中国的“大亚洲构想”;在对朝外交上,安倍一方面咄咄逼人,一方面又急于改善日朝关系。
政策措施上的内在裂痕以及逻辑性的缺乏,将导致安倍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误区与空白,如不能及时纠正,第二届安倍内阁将面临来自党内外的双重夹击。
中日关系虽然不会因为安倍内阁改组而有重大改变,但未来也将面临一系列考验。从内阁成员和自民党“三要员”的配置上看,其中不乏对华友好的稳健派。我们希望日本的对华政策能保持连贯性与稳定性,并构筑名副其实的“战略互惠关系”。
[上一页] [1] [2]